主要观点总结
各地正在积极施策,帮助外贸企业拓宽内销空间,内外贸一体化取得积极成效。政策支持、创新举措、线上线下合力帮扶等成为关键。本文梳理了广东、四川、山东等地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政策支持助力外贸企业转内销
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均出台一系列鼓励内销的政策措施,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包括简化内销征税手续、优化集中内销政策、设立内销咨询办理专窗等。
关键观点2: 内外贸一体化成效显著
在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内外贸一体化取得积极成效,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销售额增长显著。如广东的宝嘉怡升制衣厂积极拓展国内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45%。
关键观点3: 线上线下合力赋能
线上线下结合成为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市场的重要途径。线上通过电商平台开拓国内市场,线下则与社区团购、农产品专卖店等合作,开设外贸商品专区。如宁夏吴忠市支持外贸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积极参加网上购物节,有序发展直播带货等新模式。
关键观点4: 海关发挥重要作用
海关在内外贸一体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通关便利化改革、创新举措等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如广东海关提升通关服务保障力度,助力外贸企业更好开拓国内市场。
正文
4月,四川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发展9条措施。“9条措施重点考虑两方面:一是稳住外贸经营主体队伍,二是长期助力企业更好发展。措施既针对当前阶段形势进行了全新的专章部署,也有对过去已实施政策的延续和优化。”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内江市已在各商超设立15个‘外贸优品专柜’,上架了48个品类产品;召集15家企业召开‘我为企业找订单’产销对接专题会议;组织16家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实现销售额约2300万元。”内江市商务局局长周勇介绍,下一步,将继续狠抓企业帮扶,推动各市县区增设“外贸优品专区”。
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围绕区内企业进口原料采购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进行改革。海乐香辛料(济南)有限公司CEO金强蔚说,作为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单位,企业一年就能节约进口原材料的成本30多万元。
东营海关推出“内销集中申报”“税款保证保险”等创新举措。东营海关副关长温书坤介绍,将探索实施“海外品质、国内直购”等新模式,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同线同标同质”认证体系正成为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的关键桥梁。目前,山东已有600家企业获得“三同”认证。“海关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内外贸产品‘三同’,帮助辖区外贸企业走出一条‘出口品质反哺内销’的转型新路。”济南海关法规和业务综合处副处长韩魁说。
宁夏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支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设立商品展示展销中心、参加国内举办的国际性展会。促进优质外贸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等方式开展内销活动,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