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点在培养纪录的习惯和兴趣。
对小学生写作要求不宜多,更不能高,
肯定他们的表达,鼓励他们写出想写的话,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再能够记住几个基本原则,通过大量练习内而化之,在将来会比未经有意识训练过的人写起来自如而轻松,更愿意写作。
作为辅导者,
首先要仔细阅读,搞清楚孩子想表达什么
。
文章是孩子内心的表达,要尊重她的表达。
其次,写作难免会辞不达意,或者产生歧义,不明所以,
需要帮助他们清晰准确地表达。
因此,搞清楚孩子到底要表达什么了以后,第二步就是一起探讨这样的表达是否清晰,正确。
一定要时刻记得,我们是帮助者,
不能批评、干涉她想写的内容,
否则孩子在下一次写作文的时候就会畏手畏脚,生怕写出来的内容又被批评指正。
如果只是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词语表达心里真正想说的话,他们在下次写作的时候会比上一次还流畅自如,因为他们知道你会帮助改善,可以让他们看到自己原来的表达还可以完善的更好,而非内容本身被否定。
其实,我们在帮助引导孩子修改、完善、提升作文品质的时候,只需要强调三个基本要求:
简洁、清楚、正确
,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足够了。
重复的表达,叙述的时候掺杂不清,一个意思说了好多句都没说清楚,是写作最常见的问题,很多成年人也会犯同样的毛病。俗话说的好,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简洁是一种高级的技巧。
通读,然后细读,搞明白意思后,
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重复的字词和句子,鼓励他们重新组织语言
,
找到最简洁的方式。
比如,
我给孩子一个最简单的要求:一段之内不要出现同样的词。
如果有重复表达的意思,换一个同义词,换一种说法,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叙述。然后,启发她自己修改,决定替换哪一个。
这种指令和要求简单明了,充满了趣味性,孩子很乐意寻找同义词或者换一种表达来说。反复强调这个原则,孩子在写作和修改的时候,知道应该遵循什么标准,有一个明确易懂好执行的原则。
冗余的词语、句子、甚至整个段落,孩子在写作的时候是意识不到的,检查的时候也不一定会发现。不要亲自动手,让孩子们自己取舍,这是文章优美的至高境界,终身受益。
词不达意是所有未经长期大量训练的人都会有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辅导者要明白理解作文真正的意图,可以提问——之所以
用问答的方式,是因为
这个过程有助于双方梳理逻辑线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懂得前面一句和后面一句得有语意逻辑,需有先后次序,彼此关联。
找出错误的词句,修改,读几遍,感觉还是不明白,再次修改,这个过程自然而然就会让孩子自己领会到问题所在。通过反复几次提问和阅读,孩子就懂得了怎么样修改可以更加明白清楚,自己发现句子缠杂不清的原因。
用反复求证的方法来和孩子确定他们的真实意图,认真组织语言,一次一次问的口头表述,还是一个纠偏的过程,几次以后,孩子就会培养出语感,建立写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