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状元骆成骧
、
光绪二十四年
(
1898)
状元夏同龢
、光绪三十年
(
1904)
恩科
状元
刘春霖,
均在着手准备来年前往
东京法政大学
的留学旅程。
光绪二十九年
(
1903)
状元王寿彭,正在随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赴日本考察政治、教育和实业的路上。
这些取得传统社会中士子最高荣耀的状元们,因时代变化,恰处在近代化转型的动荡节点。窥斑见豹,片叶知森,十三位状元的个人浮沉映照出整个传统知识精英群体在时代巨变中的困顿与抉择。
曹鸿勋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山东潍县
(
今潍坊)
人,清光绪二年
(
1876)
丙子恩科考取魁首。作为光绪朝首位状元,按照惯例,第一任职务是翰林院修撰,后被调派学政系统,于1901年外放云南永昌府任知府,1905年升迁陕西巡抚,完成从文教官员到封疆大吏的转型。他的前半生循规蹈矩,除因劝谏修颐和园被外放外,没有太大波澜。其任职陕西期间正值清廷推行预备立宪,作为传统科举出身的高级官员,曹鸿勋在地方改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最具先锋意义的是开采了位于陕北延长的长庆油田。
延长油矿在汉时已昭著于世。《汉书
·
地理志》
即
云:
上郡高奴县(按今肤施以东延长等境,即古高奴,董瞿王所都也)有洧水(按今延长志,洧水即延河),肥,可燃。
然而,近代以前,关于延长石油利用的方式,不外乎熏衣制墨、燃灯照明、敷疮疗癣;利用的规模一年也不过几百余斤,有人对此叹言:
“地实蕴蓄千古莫泄,讵不可惜,独是中国科学幼稚,人鲜究研,不知探取提炼以供民生之需。”
曹鸿勋上任之时,延长的石油资源已经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注意,局势十分不利。而国内护路保矿的斗争正如火如荼,受此影响,曹鸿勋便决定立即自行开办石油矿井,于当年十月上奏清廷,获得许可。1907年3月,第一部石油钻机在延长县城西门外油苗露头处安装,6月开工凿井,9月井深凿到81米处完工,日产原油1至1.5吨。这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一口油井”的“延一井”。
同样积极护路保矿,开拓国内工业的,还有黄思永。
黄思永,字慎之,号亦瓢。本籍安徽徽州休宁五城人,寄籍江宁
(
江苏南京)
。在考取状元之前,黄思永已在军机处任职三年有余,这或许令他亲身感知到中国所面临的危机之深,从而萌生
“实业救国”的念头。光绪六年
(
1880)
得中状元后,尽管受限于学政体系,但始终密切关注洋务。光绪二十一年
(
1895)
,他上书奏请开办商办铁路,提议由商人集股修筑津镇铁路,试图打破洋行对铁路修筑权的垄断。获批后,黄思永便奔走于南北,联络各地商人,四处筹集股金。虽因列强干涉与清廷内部矛盾,此计划最终流产,但他并未气馁,次年,又在北京创办北京工艺商局,致力于推广新式工艺技术,培养实业人才。该局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聘请外国技师传授技艺,生产玻璃、肥皂、火柴等日用商品,以抵制洋货,挽回利权。
甲午战后,清廷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偿军费
2亿两白银,并约定分8期在3年内付清,逾期则需加付5%的年息。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两年的财政收入,使本已捉襟见肘的国库雪上加霜。在支付第四期赔款后,光绪帝深感财政压力,下诏要求群臣“筹划开源之计以偿付赔款”。黄思永上书光绪帝,提出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赔款。他建议以田赋、盐税作为担保,募集库平银1亿两,年息5厘
(
即5%)
,分20年偿还,并强调此借款关乎国家自强,故提议将股票命名为“自强股票”。
黄思永的方案得到户部侍郎张荫桓的支持,将其更名为
“昭信股票”,取“昭示国家信用”之意,
于
光绪二十四年
(
1898)
正式发行,并
同时
颁布《昭信股票章程》,规定由户部设立昭信局,各省设分局,负责股票发行事宜。
“昭信股票”
因
发行过程强行摊派而
激起民愤,不久后被
中止,
黄思永也因此被牵连罢官。
光绪二十九年
(
1903)
清政府设立
商部,标志着官方对工商业发展的重视。黄思永被商部尚书载振
重新启用,与另一位状元实业家张謇一同
聘为头等顾问官,
两人
并称
“商部两状元”
,成为大清实业的主打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