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畅谈天下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中国为什么要硬怼美国?!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 公众号  · 军事  · 2018-05-04 10: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为什么?举几个例子。

“扩大对美农产品进口,中国政府削减对农业的补贴;”

这一条双方就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农业品进口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就是主粮必须自给,杂粮可以放开。去年中国进口 1 亿多吨农产品 90% 都集中在大豆 + 玉米上,至于大米与小麦这样的主粮比例非常小。

这里涉及一个粮食安全的战略性问题。中国是一个 14 亿人口大国,中国每年要生产 6 亿吨粮食——这差不多是立国之本,至于进口大豆 + 玉米主要是为了改善老百姓食物水平(养猪、榨油、豆制品等等)。在极端情况下(进口断绝),中国政府的底线是,老百姓可以少吃肉、少用油,但是国内自产粮食要保证老百姓吃饱肚子。

所以,每年中央财政都要拨出几千亿给予农业补贴。比如种粮补贴主要覆盖大米、小麦、棉花、玉米四大类。所以,即使国际粮价远低于国内价格,中国政府也能保证农业生产不受冲击。比如,大米国际价格是 3000 / 吨,中国政府收储价是 3900 元,国际棉花价格是 14000 ,我们收储价是 19000 ……这也是最被美方诟病的。美方一直要求中国削减甚至取消对种粮的补贴,企图以低价粮食冲击中国农业市场,扩大对华的粮食出口而不是局限于区区大豆这样的杂粮品种上。更深的意图是将粮食作为一种遏制中国的战略武器。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中国国内粮食收储价要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同等价格为什么不买国际上的粮食?

原因很简单,中国政府不提高粮食收储价格,国内农民种植粮食就无利可图!无利可图耕地就要抛荒,中国就不能保证基本的口粮自给,而全球可供出售的粮食一共只有 3 亿吨!未来人类人口还在源源不断的增长(主要是非洲黑叔叔 +MSL 地区), 14 亿人口的国家口粮不能自给要仰仗国际进口……前景太恐怖了!

那么,为什么中国农民种植成本要高于国际市场?因为中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 2 亩多一点(现在是 3 亩多一点),人均耕地少 + 土地制度制约,导致农业无法产业化发展,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科技含量。

那么,为什么不改革土地制度,让农村土地可以集约流转,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因为我们城市产业发展还不够,还不足以完全吸纳农村劳动力 ——过去三十年,中国城市化是渐进式发展,每年城市化大致提高 1.2% ,每年吸纳 1000 多万农村劳动力,这种渐进式发展是非常正确的,如果贸然改动农村土地制度,在城市还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下将大量的农民推向城市……请欣赏一下巴西、印度城市的贫民窟。

那么,中国农村什么时候才能改革土地制度,实现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很简单,只有中国工业升级到高端产业 ——包括大飞机、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等,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以及更多的就业岗位,就能最大程度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能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实现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当然,中国工业产业升级必然就会触动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利益,它们就会用各种手段遏制我们,比如,川普的贸易战就是这么来的。

看看,逻辑的闭环就这么又回到贸易战这个主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