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nitama讲道理
首个面向华语动漫爱好者的动漫主题电子杂志。功能包括:订阅专栏推送、读编往来。更多精彩期待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Anitama讲道理

《新世纪福音战士》论(七):“世界之谜”与“个人之谜”的多重构造

Anitama讲道理  · 公众号  ·  · 2017-06-28 19: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不过这里可以提一个与时俱进的点。随着2013年开服的《舰队收集》大获成功,近年来《EVA》的角色的姓都以舰船名称或是航海用语命名一事重新得到关注。庵野玩的这些梗过去仅得到军事爱好者的津津乐道,而舰娘的热潮使得动画爱好者的军舰知识暴涨,获得了一个新的解读《EVA》的视点。


但我们要再次强调一下,在《EVA》中真正重要的并非“世界之谜”,而是更为整体的,GAINAX作品中一贯以来的将“个人之谜”隐藏在“世界之谜”之下的多重作品构造。就好像之前庵野在《美少女战士》中所悟到的,世界观松垮一点不是问题,但是要给观众提供游玩的场所。为此需要的是有个性的、简单易懂的角色配置和场所。只要把这些角色往场上一放,粉丝们会自己下场自己归自己玩起来。而这一《美少女战士》的人气秘诀指的正是用松垮的“世界之谜”给观众留下解谜空间,诱导他们进行“自发的”行动。而这种空间需要的是巧妙的作品构造,这作品构造正体现了庵野秀明的作家性。


《EVA》开始播放后,观众们看了前几集都觉得,这部作品是一部以“世界之谜”为中心的科幻机器人动作片,“人心”“人与人的交流问题”这些“个人之谜”不过是作品的调味佐料。比如第二集《陌生的天花板》中真嗣来到美里家中开始共同生活时两人关于距离感的相互试探,比如第三集《不响的电话》中真嗣在学校的遭遇和“刺猬困境”这种精神分析用词的出现,都被认为仅仅是为了加强戏剧性深度的演出。观众们深信不疑,《EVA》最终的故事一定是围绕世界观展开的。


然而描写真嗣被第十二使徒吸入体内的第十六集《致死的病,以及》成为了一个转捩点,自此作品开始向“个人之谜”方向突进。第二十集《心的形状,人的形状》中真嗣的内心世界成为整集舞台,第十五使徒和第十六使徒则分别在第二十二集《至少要像个人》和第二十三集《泪》中向明日香和零发起精神攻击。而最终两集中索性彻底放弃对于世界谜题的解明,以真嗣的内心世界=“个人之谜”这一“自我启发讲座式”(大塚英志批判《EVA》时使用的词语)的解决迎来结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