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6 年,在考虑良久后终于决定离开武汉去上海。毕竟当年武汉的互联网行业不够发达(其实现在也不够好),在社交开始火起来的时候加入了一家大学生设计平台(其实就是类 Facebook)。
因为工作需要接触到了大量海外的互联网产品,顿时觉得自己打开了另外一扇新的大门。从此开始更多的将产品和设计的视野放到了国外,立志想要做到让在每一个互联网产品上拥有自己的 ID。也正是因此让自己能够重新思考自己的设计,将那些好的思路和方法融合到自己的产品中,同时也让自己逐渐的从一个野路子开始去更多的去关注那些有价值的方法论。
5.进入一线互联网公司
2008年,因为对海外产品的了解和自己逐渐形成的方法论有幸加入了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进行海外产品的设计。相对于之前的经历,这里更为详细的分工和流程化的工作方式让我发现了自己身上大量的不足。
好在这类公司有太多的业务要做,大量的项目就是磨练自己能力最好的方法。也让自己有机会跟着大量的牛人去学习。
我知道有很多人不喜欢大公司,确实它们有不少大公司的问题。但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些牛人都是你的同事,借由项目你有机会去向他们学习,去了解不同的专业领域。这应该是待在这类大公司最值的地方了吧。
6.拥抱移动时代
这家公司一待就是8年,作为主设计师参与了一个海外电商平台的从无到有,加了不少的班也拓展了不少自己的能力。业务越来越好,带着几位设计师日复一日的支持着各种项目,但自己总觉得缺少了一些新鲜感。好在因为大学时对软件的痴迷(藏经阁软件版每期必买)让我将目光转移到了 iOS 应用上,从此花了大量时间整天倒腾各类应用并持续至今。
2013年,公司开始重视移动互联网。因为对应用的熟悉,被安排带着几个人开始接手移动产品的设计。之前的版本基本上就是工程师做完实现并没有设计师参与,所以这次也算得上是从零开始了。这也是从业以来最有趣也是最有挑战的一件事情,好在大家的努力也得到了相当不错的结果。
当然,这些结果是产品、技术、设计共同的努力,对于我们来说最想得到的还是 Apple 和 Google 的 Design Award。这确实很难,我们还在继续为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