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羽戈1982
羽戈新号。大道不行,各尽本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羽戈1982

鸡汤与囚笼

羽戈1982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9-05-09 20: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岂止他们呢,我的青春期,何尝不是为心灵鸡汤所统治;我们这代人所共同拥有的文化记忆,如余秋雨的散文、汪国真的诗歌、林清玄和刘墉的小品、琼瑶和路遥的小说、《读者》和《青年文摘》等,大抵都可纳入心灵鸡汤的版图 (路遥不过是一个用苦难叙事的琼瑶,论及与心灵鸡汤的距离,毋宁比琼瑶更近) 。自1990年代提前开启以来,中国便进入心灵鸡汤浇注的盛世,置身于温情的雾霾之中,没有多少人可以幸免,区别仅仅在于,有些人吸食少许,有些人大快朵颐,有些人识别了其中的毒素,有些人则甘之若饴。


心灵鸡汤一说,可追溯至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汉森这二位世界级励志大师联袂制作的《心灵鸡汤》系列丛书,1993年,第一本《心灵鸡汤》在美国面市,被《纽约时报》评为该年度畅销书。不过,倘若抛开名目,可知心灵鸡汤早已在中国风靡一时:1990年,心灵鸡汤写作的先驱汪国真便已经成名;再往前追溯,明朝人洪应明撰《菜根谭》,则是古装版的心灵鸡汤,诸如“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与如今流行的格言有什么本质差异呢,稍加修饰,正可托于陈丹青、白岩松等名下,在朋友圈叱咤风云,颠倒众生。


从起源和历史上讲,心灵鸡汤并非贬义,无论《菜根谭》,还是美国佬的《心灵鸡汤》丛书,所包含的修身与处世智慧,足够世人受用终身。若视心灵鸡汤为商品,它首先有其价值,其次有其需求,而且这是一种正当的供求关系,既无强迫,亦非欺诈。由此而言,喝饮心灵鸡汤,并不丢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