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观A股,由于这几年严控并购重组,尤其是颁布了史上最严的抑制重大资产重组和借壳上市的《新规》,导致场外新增资金无法进来,而存量资金因新股扩容、大小非减持而变得越来越少,造成股票的市值不断地缩水。
就以30亿市值以下的股票来说,2016年1月2638点时,只有不到200只。而如今,2700多点时,竟然达到了1004只,数量几乎翻了5倍。又如,100亿市值以下上市公司,2017年年底占比67.4%,而至8月23号,已上升至74.5%;再如300亿市值以下的上市公司,占了上市公司总量的93%,就是说,A股上市公司的主流是600亿以下的中小公司;千亿市值的公司数量,现为66家,比2017年减少15家。市值22.06万亿,占总市值41.62%,但是今年以来也缩水了4.18万亿,缩水程度甚至大于中小市值公司。有人戏称,A股市值只剩6个苹果了。
由此可见,A股的上市公司不仅中小市值的公司在不断缩水,而且大市值公司缩水更加厉害。更为严重的是,被列为世界500前列的四大银行股(工、农、中、建),股价长期跌破净资产。连最大市值的的上市公司也是大而不强,这难道不表明,A股当前的主要矛盾是资金严重匮乏,无力撑起这么大的盘子?
所以,A股的当务之急既不是新股扩容,也不是让在海外上市多年、规模巨大、已过了成长期的“独角兽”回归A股,大量圈钱,而应是加快推进国资改革、并购重组、借壳上市,将现有的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
6、加强对市场的目标管理和预期管理。
资本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信心市场,尤其是像中国股市85%以下的投资者是10万元以下的散户,更是如此。
同时,股市又是一个最厌恶不确定性的市场,国内外信息面上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引起A股的剧烈波动。
为什么4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都是每年上一个台阶,从来没有走过回头路(负增长),唯独股市总是七八年来一波行情,随后很快又跌回原地,甚至跌破原点;投资者总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与缺乏目标管理和预期管理有关。
鉴于当前A股若任其下跌,破2638点、2500点,那么,必定会有几百家已经满仓、市值严重缩水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按章程规定,进行清盘;8600多亿的场内融资盘将会争先恐后地清仓;大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融资盘,也无接盘者而导致券商破产。这三股被迫的做空力量,如果同时出现,那么,2015年夏天对场外配资盘强行平仓、导致市场流动性枯竭那一幕,就将再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便不可避免!
故此,特建议:
第一、除提高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外,应充实壮大以证金公司为代表的国家队的资金实力,肩负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平准基金功能,高调进场。并应借鉴2015年拯救股灾时的经验教训,对超跌的大蓝筹、真正的成长股,以及没有“大非”减持压力的国资股进行价值拨乱反正,以提高维稳效果。
第二、要有稳定股市健康稳定发展的切实有效的行动,如前不久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推出了8项举措,比较实在的有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鼓励上市公司员工持股,鼓励上市公司增持股份。
第三、在现有几十家上市公司宣布一定期限内大非不减持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并组织更多的上市公司的“大非”主动延长减持期限,并在股票名称前加以标示。
第四、管理层应旗帜鲜明地向市场展示每年的监管目标:股市上涨的幅度不低于GDP,如7%、6.5%等。
只要管理层有这个决心和信心,那么市场就会明确股市的方向是往上的,就会齐心协力形成磅礴的做多力量,帮助管理层提前实现目标。如“特不靠谱”就经常对投资者喊话,“我能让美股每年涨30%”,“如果没有我,市场就会崩溃,每个人都会痛苦”。管理层这种目标预期管理,就是凝聚市场做多的底气,与做空力量进行较量。
第五、理直气壮地向投资者喊话,“中国股市12倍平均市盈率太低了,还不到美国、欧洲、日本股市的估值一半”,“20倍市盈率完全有投资价值”。我认为这是管理者对股市价值中枢的捍卫,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捍卫,对股市健康稳定发展的捍卫。这样,就不会像现在陷入“估值迷失症”,20倍、15倍、10倍、5倍,甚至3倍市盈率的优质股,还在跌跌不休。
我仍坚持上周关于“2700点下方下跌空间有限,切忌恐慌杀跌”的观点。本周终于如我所愿,迎来了大资金的尝试性建仓。大盘成功站上5天线和10天线。
下周关键看能否攻克并站稳五周均线,重回多头市场(2740点附近)。下周又是8月的最后一周,随后就是MSCI第二季加倍建仓5%,因此,下周是仓位较轻的投资者逢低建仓和仓位较重的投资者调仓换股的机会。当密切关注量能能否逐步放大。
贺宛男:“不死鸟”复活要折腾到几时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著名财经评论家和专栏作家
A股又见“满血复活”。本周五,暂停上市一年多后的*ST钒钛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变为“攀钢钒钛”恢复交易,当日股价最高涨43.65%,收盘涨25%,成交27亿元。成交量在沪深3500多只个股中排名第四,比第五名贵州茅台足足多了10亿元。
周四,*ST钒钛披露半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7.7亿元,同比增长60.28%,净利润11.5亿元,增长176.6%。要知道该公司2014、2015、2016年分别亏损37.75亿元、22.07亿元和59.88亿元,合计逾100亿元。之所以能走出巨亏泥潭,主要是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剥离了铁矿石、钛精矿及海绵钛等亏损资产,专注钒钛业务。而2017年起恰逢钒钛价格猛涨,如钛白粉每吨从7500元涨至19500元,钒氮合金每吨从6万元涨至32万元,公司碰上了好时光,恢复上市无可非议。君不见在*ST钒钛的十大股东名单中,国家队汇金和证金公司分别以1.3亿股和1.27亿股,列控股股东鞍钢集团和攀钢集团之后,排名第三、第四大股东,人家早就“埋伏”好了。
问题是,钒钛产品价格之前曾遭遇断崖式下滑,如果再来一次“断崖”又会怎样?这就不去管它了。不过,*ST钒钛在恢复上市公告中,一句话泄露了天机:公司称,目前未分配利润为-113万元,将面临由于存在未弥补亏损而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分红,以及通过公开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再融资的风险。原来恢复上市之后,接下来就要再融资圈钱了。
此外,暂停上市的*ST建峰,也将更名为“重药控股”,将于本月28日恢复上市。这家1999年上市的老公司反反复复,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停牌又复牌。之所以能“起死回生”,靠的就是再融资。2016年定增11.29亿股,原有的化工业务转身变为医药股。然而在2017年盈利11.06亿元后,今年一季报“自由落体”降为1.37亿元。
更有甚者,8月15日恢复上市的*ST宁通B(现为宁通信B),2017年勉强盈利898万元后,今年一季立马露相,亏损641万元。
从严退市喊了那么久,2013年至今,沪深股市退市股总共才9只(炎黄、长油、二重、博元、欣泰、新都、昆机、吉恩、烯碳);而同期起死回生恢复上市的倒有24只,至于从戴帽到成功摘帽的则多不胜数。在24只个股恢复上市股中,尽管有一半左右如今又陷入亏损,但首日开盘上涨20只,有10只更是暴涨100%以上。谁说“关进去”就是生死劫,放出来个个都是英雄好汉!
可是,绝大部分复活股,在复活之初跳过一阵之后,又露出了狰狞面目。如协鑫集成2015年8月12日复活,从1.91元大涨至19.4元,涨幅高达986%,如今只剩4元多。公司业绩自2015年盈利6.38亿之后,迅即转亏,今年一季度亏1.47亿。“不死鸟”恒立股份,人称“A股老司机”,1996年上市,期间累计停牌8年,主业连亏14年,5次被迫“改嫁”、3次卖壳、重组失败不计其数;“成功系”、“中技系”等众多资本大鳄参与围猎,统统折戟沉沙,铩羽而归。就是这样一只烂股,在经历了最长一次停牌后(2006年4月停牌,至2013年2月复牌),股价从1元多依然猛涨至5元多,最高达19.49元。如今呢?一切又回到原点,业绩亏损,股价大跌。
更不用说因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如ST慧球、*ST华泽、神雾节能等害人股,都曾经“满血复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