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儿童性虐待
会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遭受性虐待的经历,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从短期来看,
受害儿童常常感到
恐惧和无助
,侵犯者往往会威胁儿童不能将事情说出去,儿童因害怕被责备、或觉得没人信而选择沉默,他们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有时侵犯者会美化自己的行为,用“我是在帮你检查身体”、“帮助发育”作为自己行为的理由。被教育成“要懂礼貌”的孩子,甚至会明明觉得有哪里不对,还对侵犯者致谢。
但他们仍然常常感到
内疚和羞愧
(Secasa,2015)。
如果施虐者是那些本应养育和保护他们的人,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被背叛,甚至还可能
觉得没能保护自己的家属也背叛了自己。
因此,他们会感到
愤怒或悲伤
。受虐时的场景可能会在有些受害儿童脑中不断闪回,他们也会受到噩梦的侵扰 (Secasa,2015)。
从长期来看,
儿童性虐待的受害者与高水平的
抑郁
之间的关联最为普遍。
尽管理性可以告诉自己,这不是自己的错,但这段经历仍然会让大部分受害者产生自我厌恶感。
在这种消极思维的多年影响下,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变得失落、抑郁。
如果你询问这些个体,他们可能无法把这些感受联系到童年的经历上,觉得童年的经历也许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当你把受害者群体的大数据放在一起看,你就会清楚地发现,童年性侵犯的经历,与自我厌弃、抑郁、低自尊、甚至自杀想法,有着显著的关联。
受害者对性接触的态度容易失衡,
有些人会觉得性接触肮脏,设法避免任何性行为,或者在自主发生性行为时,出现生理性的性困难,包括快感缺失等。而有些人可能会性滥交,同样个体受害者可能认为这是自己自主的选择,但这一人群也确实在“性伴侣人数多”和“不安全性行为”的表现上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在人际关系中,儿童性虐待的受害者显得更为孤僻,与人交流的主动性很弱。他们在建立人际关系上常常感到困难。信任感的缺失使他们远离人群,经年累月的孤立状态加深了孤独的习惯,所以
他们不会轻易信任他人,害怕与别人亲近,这在施害者与受害儿童是亲近关系的情况下更为普遍
(Hall&Hall,2011)。
儿童性虐待可以如何预防?
1. 要知道:绝大多数儿童性虐待都是熟人作案
预防儿童性虐待的第一步,就是先认识并且承认
这件看似触目惊心、十分遥远的事,其实天天都在生活中上演,并且可能发生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以及,人们对儿童性虐待的另一个非常常见的误解是,施虐者更多是陌生人。而事实上,英国一家针对儿童虐待和忽视的研究中心调查指出,
90%以上的儿童性虐待事件都是熟人作案
(Radford et al.,2011)。
与想象中不同,大多数施虐者并没有什么非常明显的“标志”,让我们能够一眼将他们从人群中辨认出来。不仅如此,甚至
有59%的熟人侵害者都是被家长评价为“值得信赖”的人,比如受害者的师长、亲戚等等。
因此,
想要保护孩子免受侵害,
绝对不应该只对陌生人存有戒心,将“熟人”当作一个可以放松警惕的标志。
要记得,很多会对孩子伸出魔爪的恶魔,可能就藏在近在咫尺的地方。
2. 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营造开放、平等的交流氛围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对他们每一天的情绪和活动有一定程度的掌控和了解,也能够更好地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及时发现端倪,预防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