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方空间
呈现中国建筑现场,提供最佳建筑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有方空间

马岩松策展,2025“威双”中国馆开幕:12位/组参展人,呈现自然“容·智慧”

有方空间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25-05-14 10: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 刘文君 香港建筑师学会双年展基金会主席 潘浩伦 澳门艺术博物馆代馆长 唐重 同济大学副校长 李翔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张利 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尹鹏 以及策展人 马岩松 及其团队、展览支持方代表和参展建筑师等嘉宾共同出席。


马岩松 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这些作品的联合呈现,希望是一个不断被看见、被讨论的变革进程,让大家看到年轻建筑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和立足现代和未来的解题思路,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繁衍延展的不同可能性。我们要提供来自中国的解决方案,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智慧。”


图片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摄影: Demone
图片

马岩松现场导览 摄影: Demone


展览邀请 12位(组)不同学科的参展人 ,从中国本土文明中汲取灵感,以“传统文化的解码和转译”与“现代性后自然与情感的重新连接”为出发点,以想象力和传统东方哲学为索引,寻求能够因地制宜辨识、适配、回应城市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创新方法和解决方案。


图片

展览现场  摄影:Demone


这是中国青年建筑师群体与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科技创新企业、数字生态构建者等联合,在国际舞台的一次集体发声。他们展现了对东方传统文化根源的理解,对中国城市、居住和生活的未来想象。


图片

展览现场  摄影:Demone


| 良渚十二律 |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


面对传统文化,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的师生们将中国史前文明的摇篮——良渚城邦的祭祀礼乐解读为天、地、人之间的对话,从中汲取灵感,运用编钟、古琴、陶笛等传统乐器构建了一个天、地、人共鸣的仪式场域,以声波振动架起考古记忆和推测未来的桥梁。


图片

图片

△ 良渚十二律

摄影:Demone(上);Roberta Orio (下)


| 敦煌·共熠 |

时境建筑


时境建筑将敦煌的拱顶重新诠释为一座漂浮的城市,每座建筑都呼应着某种文明的宇宙逻辑,拥抱差异,文化共生。


图片

图片

△ 敦煌·共熠  摄影:Demone


| 北京中轴线的春天 |

沙丘研究所


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代表着古代中国象天法地的城市营造观念。沙丘研究所将中轴线上10个主要景点的时间片段转化为了诗意的点云绘画视频,融合自然与人文音景。


图片
图片

△ 北京中轴线的春天

摄影:张子彦(上);Demone(中、下)


| 苍穹 |

王子耕,中央美术学院


绿色施工网见证了中国的城市化,也成为了现代化遗留的废弃物。建筑师王子耕借鉴中国古代藻井“通天”的意向,将绿色施工网编制为层叠旋转的穹顶,支离破碎的城市记忆被编织成人与天神的对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