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剧组的神来之笔:原著里猪八戒根本没背媳妇?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5-05-13 20:4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经典电视剧《西游记》背后的故事,包括拍摄历程、改编细节以及播出后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该电视剧从筹备到播出的艰辛过程,以及剧集中的一些关键剧集如《计收猪八戒》的故事背景和影响。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古典名著影视化的改编问题,强调了“情”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历程和播出情况

1982年开机,历时6年拍摄完成,共25集。在每年春节期间选集播出,成为现象级影视剧。

关键观点2: 《计收猪八戒》一集的故事背景和特点

该集充满喜剧色彩,尤其是猪八戒背媳妇的桥段。与原著相比,电视剧版增加了一些原创人物和情节,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关键观点3: 中日第二届电视艺术交流会上《计收猪八戒》的播出和影响

该集在中日交流会上播出后广受好评,成为该版《西游记》最先走出国门的一集。这也证明了古典名著拍电视剧时改编的必要性。

关键观点4: 其他版本的《西游记》影视作品对比

包括1978年日本制作的《西游记》和电影《大话西游》等作品在改编方面的不同处理方式,强调原著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5: 文章的主旨和对读者的启示

强调了名著影视化改编需要有温度和人情味,以情感为灵魂。同时介绍了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背景以及名著的魅力所在。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表现收服猪八戒的情节也与电视剧大不相同,原著里高翠兰被孙悟空救出后,孙悟空就变成她的模样,以言语戏弄猪八戒,并套出猪八戒交代自己“我家住在福陵山云栈洞。我以相貌为姓,故姓猪,官名叫做猪刚鬣”的底细。两人一番舌战后,孙悟空显出本相,猪八戒大惊而逃,被孙悟空追上战了一场,最终将猪八戒收服。


简而言之,原著与电视剧有三大区别:其一,原著是以孙悟空作为主角展开,而电视剧给猪八戒大量加戏;其二,原著猪八戒入赘到高老汉悔婚过程比较平,而电视剧加入一些曲折故事。在乡土气息非常重的几场娶亲戏里,还设计了大量滑稽的打斗,而让猪八戒在大婚当天才现原形,用突发事件增加剧情张力;其三,电视剧对收服猪八戒的过程做了大量润色,把重点落笔在“猪八戒背媳妇”这场戏上,让喜剧效果达到顶峰,也由此定了猪八戒的基本人设——心肠不坏,傻得可爱。


平心而论,如果电视剧严格按照原著拍摄,恐怕颇为枯燥乏味,即使许多喜爱原著的读者,也承认这一集是相当成功的改编。



等待《西游记》的日子


话说回来,《计收猪八戒》的故事还没结束。1985年,中央电视台收到一封来自日本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预定于5月23日举办的中日第二届电视艺术交流会,但参会者需要带作品前往,于是央视计划派几位优秀导演,其中就包括杨洁。可当时《西游记》电视剧还没拍摄完成,怎么办?只能从播映作品中选择一集。参选者有5集,分别是1982年10月1日播映的《除妖乌鸡国》 (初版) ;1983年2月14日播映的《偷吃人参果》;1984年2月3日播映的《计收猪八戒》《三打白骨精》;1985年2月21日播映的《祸起观音院》。杨洁导演很快决定,就带《计收猪八戒》前去参会!


选择《计收猪八戒》,有多方面考量。首先,这一集定调就是喜剧,无论剧情设定、武打动作还是专属配乐,都轻松活泼,节奏明快,内容通俗易懂,中外咸宜;其次,这一集能够体现不少我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其取景地有三处,山东潍坊、青岛崂山和杭州灵隐寺。高老庄的大门是潍坊青州著名的范公亭 (范仲淹亭) ,内景是著名园林十笏园,猪八戒背媳妇时走的崎岖山路在青岛的崂山,猪八戒所在的云栈洞是浙江杭州灵隐寺的通天洞 (龙泓洞) ;第三,这一集是目前播映5集中,最能体现改编水平的一集,除了背媳妇等取自民间故事的桥段,还增加了一些原著里没有的原创人物,例如充当促成亲事催化剂的高老太,她与老伴高老汉评价猪八戒时一系列接地气的对话,既增加喜剧效果,又让高老汉一家人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另一位原创人物是强抢民女的地保,其扮演者为戏曲名家张寄蝶,作为本集反面人物,他将戏曲中丑角常见的姿态融入剧中,演得既滑稽又传神。此外,由徐少华饰演的唐僧第一次登场也是在这一集。



《计收猪八戒》在中日第二届电视艺术交流会上一经播出就广受日本同行好评,也成为该版《西游记》最先走出国门、扬名海外的一集。而这次播映在日本取得的成功,还证明了一个道理:古典名著拍电视剧,改编在所难免,但是,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这就得追溯到更早的一部作品——1978年由日本国际放映制作的电视剧《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也改编自《西游记》,全剧52集,在日本热播后一度兴起“西游热”。尽管我国早在1927年就拍了西游记题材的电影《盘丝洞》,但因为日版《西游记》影响太大,以至于当时不少人认为那是世界上首部《西游记》影视作品。这部剧也曾被我国引进,但仅播了三集就被叫停,原因无他,就是改得太过离谱。唐僧由女演员反串,观音变成男演员饰演,猪八戒日常跳大神,唐僧与孙悟空搞暧昧等等,这些设定已经完全扭曲原著精神,甚至可以说是胡闹。可它又不像《大话西游》那样,片名就明确告诉观众这是要解构、要“魔改”,而是直接以《西游记》为名,营造一种正剧既视感,在当时的确给日本乃至世界各地观众造成误导。


日版《西游记》引进后,仅播了三集就受到广大中国观众的投诉而停播也是情理之中。而当时观众更愤怒的地方在于,为何咱们中国自己不拍四大名著,反而去播国外胡编瞎改的《西游记》?这些舆论某种程度上促成我国用电视剧普及四大名著之决心。在文化部等有关部门支持下,央视最早决定拍摄的是《红楼梦》和《西游记》,经多方协调,决定将《红楼梦》交给文艺组的王扶林导演,《西游记》的拍摄重任则落到戏曲组杨洁导演肩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运维帮  ·  DISK 100% BUSY,谁造成的?
8 年前
墨香中华  ·  适合自己,就是幸福
8 年前
影像视觉  ·  如何用闪光灯拯救你的照片?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