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科技
只供应最有营养的科技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科技

苹果手机用了15年才“通用”,机器人还要多久?|具身之路02期

腾讯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5-04-29 17: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要走向通用,先交付产品


我其实特别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机器人实现“通用”需要多少年?是5年内?10年内?还是10年以上?此外,未来的“通用机器人”是否一定是人形?


我们创业、做产品落地,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到底能不能做出真正有用的产品。 所以我也经常会问自己,什么叫“通用”?为什么说人形机器人“通用”?是因为它“像人”,可以适配很多环境吗?我们现在身边有什么真正通用的东西?手机、电脑,或者人本身?


我觉得手机可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通用产品。它是一个“通用信息终端”,我们所有的信息交互、内容获取、数据接收都可以通过它来完成。它之所以长成现在这样,是因为它刚好最适合被人用手握住,也方便放进口袋。 这个设计跟今天大家看待人形机器人的逻辑很像:因为它是服务人的,所以要“像人”。



说到手机,我们都知道2007年iPhone发布后,手机形态基本定型。但如果我们往前看,其实早在1992年,苹果就发布了第一款PDA产品“牛顿”,虽然不是乔布斯主导的。后来PDA真正做得比较好的是美国的Palm公司。当时北美的PC普及率已经上来了,所以自然有人想:“能不能把电脑放进兜里?”这其实就是“掌上电脑”或者“通用信息终端”的原始构想。但这个想法真正落地,花了15年时间。


当时的PDA很多技术条件都还不成熟:屏幕是黑白的,没有好的显示能力;电阻触控笔,没有电容屏;装不了相机,拍不了照;没有内容生产能力;存储能力也差;续航也不行。所以,这个“通用终端”最后能成型,是因为技术一步步积累上来的。


这15年里发生了什么?通信技术从1G、2G慢慢发展到3G,手机硬件开始能支持触控、能装相机;随身听(比如Walkman)推动了电池和存储的发展;掌机游戏(从GameBoy到PSP)推动了显示与计算的发展。最终是这些领域的进步汇聚到一个时点,也正好有一个像乔布斯这样理解人文与科技的人,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才出现了iPhone这个真正通用的信息终端。


我觉得,今天的机器人一定也会走到那个终点,但过程中会先出现大量垂类的、有价值的中间产品。每一代都可能是很优秀的产品,服务于不同的场景。


我一直挺认同Steve Jobs那句名言:“Real artists ship”,真正的创造者是要把产品做出来的。而现在很流行的那句“先做个垃圾出来,再迭代”,其实也挺有道理。 你先得“上路”,才能不断迭代、打磨。



前几天我刷到一个小红书的海报,说的是产品迭代路径:不是一开始就做出一辆完整的车,而是先从滑板车做起,逐步进化。这个思路我很认同。对我们这类C端机器人公司来说,特别核心的一件事就是“沿途下蛋”。


从我们过去5到10年做自动驾驶的经验来看,像L2级的高速NOA、城市NOA等,很多都是随着芯片能力、数据量、算法能力的发展,逐步实现的。中间每一个阶段都“下蛋”,产生了具体价值,也积累了商业闭环所需的能力。这是一个现实的过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