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也尝试用各种方式引导她,但得到的答案都是拒绝。最后我非常无奈地接受了她滑不了的现实,并在心里安慰自己,算了算了,一个早教课,不爬就不爬吧,不敢滑滑梯又能咋地。
现在回头看,我那时候的自我安慰更像是在课上的妥协,既然孩子不想做,我又不想搞得鸡飞狗跳,那就这样吧。
但其实,我们那时候面临的,不只是她不想滑滑梯的问题,她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了和面对滑梯一样的状态。
上课的时候不敢自己在教室里活动,走到哪都要牵着妈妈的手;其他孩子都能自己上去跟老师互动,只有她要妈妈陪着才肯上前。
总之,她当时的样子和现在真的判若两人,活泼大方和勇敢看起来跟她没有半毛钱关系。
到最后,我已经完全放弃让她变勇敢和独立,也不再寄希望于改变。但事情好像也是从自己放弃开始悄然发生了转机。
▲
Photo by Ana Klipper on Unsplash
在我们的文化中,外向、活泼是大家推崇的性格,内向、慢热总归是差了点事儿。
刚开始,我也是这样的看法。所以当我看到孩子这也不敢,那也不敢的时候,心里很是着急。
但后来,我想明白了,
每个人就是性格不一样,世界上不可能全部都是外向活泼的人,总有一部分人,就是内向又胆小,
我的孩子,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真的如此,我该怎么办呢?
我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把自己当成孩子。
我想起来,自己其实一直都不是一个外向主动的人,父母也曾经不断地提示我,在什么场合下该怎么表现,可是这些指导对我来说,不只是行动的指南,更多的是带来巨大的压力。
我做不到他们说的样子,同时,我又不敢表现出自己本来的样子,感觉无助又拧巴。
想到这些我知道,
作为一个妈妈,我最好的做法不是教会孩子怎么做,而是接受她本来的样子。
我需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样,都没什么不正常,哪怕自己内向又胆小,也可以安心地做这样的自己。
之后,我成了陪娃上课的显眼家长。
尤其是在进入独立班之后,老师允许家长陪伴一段时间过度,没过几节课,大部分家长都撤了,我还是坚守的那一个。
而且我不只是坐着陪,上前回答问题要陪,墙上完成作品也要陪,基本上就是走到哪陪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