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业投资最前线
传播企业智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创业投资最前线

美股暴跌的根源

创业投资最前线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 2020-03-20 2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星期一当天,格林斯潘假装镇定,按计划飞往达拉斯;私下却安排同僚在美联储实施救市计划及调配资金。

在达拉斯度过一晚后,格林斯潘在星期二股票交易前50分钟对外宣布:“它(美联储)已做好向经济和金融系统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准备。”

格林斯潘这一举动,刺激市场立即反弹,成功收复了57%的失地,防止了金融崩溃。

虽然1987年整个10月份,全球股市下跌不少,纽约下跌22.6%,伦敦下跌22.4%,香港下跌45.8%,悉尼下跌41.8%,但是格林斯潘实施宽松政策,促使股市在1988年第一季度便逆势反弹收复失地;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高达5.4%。

这是格林斯潘联储生涯赢得声望的第一仗。

当时《福布斯》这样描述:“这是格林斯潘最辉煌的一刻,他高举起喇叭,告诉银行把钱借给华尔街,然后降低短期利率,而长期利率也随之下降。”

这一仗改变了格林斯潘的职业生涯,改变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改变了世界金融走向。

早在60年代格林斯潘奉行的是新自由主义,但经历了“黑色星期一”后, 他有了明显的改变:

一、格林斯潘意识到,沃尔克时代的通胀风险已经远去,金融脆弱性成为美联储头号“敌人”。

二、格林斯潘深感美联储主席手中的权力之大与责任之重,他开始尝试与魔鬼做交易,用手中改天换日的权力,对抗金融的脆弱性。

从此之后,格林斯潘努力追求自由裁量权,故意模糊政策目标,痴迷于与市场博弈。聪明绝顶的他,利用其强大的驾驭术及模棱两可的语言艺术,长期在通货膨胀、金融稳定、政府赤字之间“精准调节”。

弗里德曼曾经批评他: “格林斯潘难以压制自己要精准调节经济的欲望。”

格林斯潘的“人治”风格,导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缺乏标准和原则。格林斯潘错失了美联储改革的关键一步,致使美联储在目标机制上落后于全球央行近20年。

要知道,就在1989年,新西兰第一个将通胀目标纳入了法律,并赋予了中央银行不受政治干扰的权力。此后,欧洲各国央行跟进,纷纷确立了以通胀率为唯一目标的货币政策。

这位“经济沙皇”执掌美联储时间长达18年,差一点就成为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推翻了格林斯潘的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就,也牵出了一条非常明显的危机主线:不对称操作。

1987年黑色星期一后美联储实施宽松政策,1988年8月格林斯潘叫停宽松,开始实施紧缩。但这轮紧缩只加了50个基点。 此后,每一次降息幅度都要大于加息幅度,如此利率呈波浪式下行。

图:联邦基金利率走势图,来源:兴业证券

  • 1982年宽松周期降14个点(百分点),1987年紧缩周期只加3个点;

  • 1990年宽松周期降6个点,1994年紧缩周期只加2个多点;

  • 2000年宽松周期降4个点;2005年紧缩周期加将近4个点;

  • 2008年宽松周期降5个点;2015年紧缩周期只加2.5个点;

  • 2019年8月开启降息,2020年3月直接降到零利率。


可以看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越来越被动,最终陷入捉襟见肘、黔驴技穷的窘境。

造成这一被动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长期缺乏公开透明的操作原则。由于缺乏操作原则约束,格林斯潘使用其自由裁量权与各种势力博弈与“交易”。

例如,格林斯潘与老布什向来水火不容。但是1990年老布什发动海湾战争需要钱,格里斯潘为其两次降息。交换条件是,联邦政府承诺削减赤字。

到了克林顿时代,为了支持克林顿执行新的预算,削减赤字, 格林斯潘彻底放弃了数量货币调节,完全转向价格调节即利率手段。这个改变影响深远。

之后,格林斯潘又与克林顿一起主导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推动了美国金融混业,彻底释放了金融市场。

格林斯潘将货币政策与政府赤字、金融风险搅混在一起的结果是灾难性的,给他的下一任伯南克挖了一个大坑。

在2007年之前,美国房价暴涨,金融异常繁荣。但是,格林斯潘在2005年开始大幅度加息,加了4个点——相当于2000年紧缩周期的降息幅度。

这是唯一一次加息幅度等于上次降息幅度的紧缩操作,就引爆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次贷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为了救市将利率降到零。

零利率维持了好几年,相当于给鲍威尔挖了一个更大的坑。之后两任美联储主席耶伦和鲍威尔才从零利率中艰难地爬出来。但是,2019年,鲍威尔加到250个基点就加不上去了。

受美联储的牵制,欧洲、日本、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利率都一路走低,最终进入零利率、负利率的泥潭。

可见,货币政策问题是美联储陷入被动的直接原因。

02
货币制度问题
高泡沫为何堆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