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能源新媒
《能源》杂志官方微信。深度关注能源经济现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能源新媒

辣评 | 136细则陆续披露,稳预期、保发展

能源新媒  · 公众号  ·  · 2025-05-20 18: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除了以上三省,据《能源》杂志获悉,还有湖南、江苏、四川等省已经开始对细则征求意见,只是目前尚无大规模的文件外部流传。


从目前信息来看,保护531之前的存量项目是各省共识。广西虽然集中式新能源未能拿到燃煤标杆电价,但0.324元/kWh依然能保障不错的项目收益。


此外,除了电价高低,有多少发电小时(发电量)纳入机制电价比例,也是存量项目生存的关键。


至于增量项目,各省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在机制电量总规模上,山东省按照136号文撰写,也即按照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完成情况动态调整。广西明确了纳入2025年机制电量的规模,按照广西2024年新能源非市场化比例确定为33%(全年为65%)/广西现行新能源非市场化比例确定为8%(全年为16%)。 广东只是明确了每年新增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能源局确定,并在竞价前予以公布。


据传,也有省份计划将2026年12月31日之前的所有项目都纳入机制电量,不过这一信息暂未得到证实。


不过,即便是在2026年的新增项目也能享受机制电价,但也大概率并非项目的所有电量都能享受机制电价。从目前三省的文件来看广东不高于90%的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大概率不同电压接入等级的项目,会有不同的比例,最少可能只会有50%的电量享受机制电价。


增量项目的竞争性突出了 “平稳过渡存量、竞争激活增量”的政策要求,为136号文出台之后新能源投资的不确定性给予了更多的托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的各地细则征求意见稿还存在更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即便是政策正式执行之后,项目实际推进也可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对于新能源投资和运营来说,底层商业逻辑已经彻底变化。在136号给增量文件一定程度托底的基础上,已经积极探索推动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兴业态与新能源协同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