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研究试戴者正在佩戴隐形眼镜(图片来源:Yuqian Ma, Yunuo Chen, Hang Zhao)
传统的红外夜视设备通常需要电源支持,且体积较大,使用不便。然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薛天教授团队近日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隐形眼镜,能将红外光(波长 800~1600 纳米)转换为可见光(波长 400~700 纳米),
使佩戴者即使在闭眼的情况下也能在黑暗中看清物体
。该技术有望在安防、救援、加密和防伪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可穿戴设备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相关论文于 5 月 22 日发表于
《细胞》
(
Cell
)。
研究团队将纳米颗粒与柔性无毒的聚合物材料结合,制成了隐形眼镜。这种纳米颗粒能将红外光转换为可见光,无需额外电源,且隐形眼镜透明轻薄,佩戴者可同时感知红外光和可见光。研究人员在小鼠和人类身上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佩戴这种隐形眼镜的小鼠能区分黑暗和红外光照射的环境,其瞳孔在红外光下会收缩,大脑视觉处理区域也被激活;人类试戴者则能准确识别类似摩尔斯电码的红外闪烁信号,并判断红外光的来源方向。当试戴者闭眼时,红外视觉反而更清晰,这是因为红外光比可见光更容易穿透眼睑,减少了可见光的干扰。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纳米颗粒对不同波长的红外光进行了“颜色编码”,例如将 980 纳米红外光转换为蓝光,808 纳米转换为绿光,1532 纳米转换为红光。这一技术不仅丰富了红外光谱的细节感知,还可能帮助色盲人群识别原本无法看到的波长。尽管目前该隐形眼镜的红外探测能力仅限于 LED 光源,且分辨率有待提高,但团队已着手开发更灵敏的纳米颗粒,并设计了一种佩戴式眼镜系统以提升分辨率。(《细胞》)
·
国内高校
多所高校召开考研动员会,有学院考研报名率达 84%
据澎湃新闻消息,为有效激发学生考研热情和信心,
多所院校近日高规格召开考研动员会
,包括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工程经济学院、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玉溪师范学院等。其中,据玉溪师范学院官网消息,
该校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2025 届 367 名本科毕业生中,311 人报考硕士研究生,报名率达 84.74%
。(澎湃新闻,玉溪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