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美国数学教育专家沙琳妮·夏尔马的新书《数学思维的力量》,指出这本书帮助人们认识到数学并不只是枯燥的计算和令人畏惧的考试内容,而是一门可以带来思维力量的学科。文章总结了书中关于学好数学的几个关键点,包括打破对数学的错误认知、建立归属感、通过实物和图形学习数学、简化问题、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及精准练习等。文章还强调了数学思维在职场、理财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书籍介绍
介绍《数学思维的力量》及其作者沙琳妮·夏尔马。
关键观点2: 数学焦虑现象与统计
提到数学焦虑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是中国人的数学焦虑情绪较为普遍,而美国也有高达93%的人对数学感到恐惧。
关键观点3: 书中指出的数学误区
列举书中指出的关于数学的常见误区,如快不等于好、技巧不等于万能、答案不等于终点等。
关键观点4: 建立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
介绍书中整合的5种学习方法,包括拥抱数学、看得见的数学、化繁为简、跳出思维的盒子以及精准练习等。
关键观点5: 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强调数学思维在职场、理财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并提到完成微积分课程的人收入会比只上职业教育数学课的人高出65%。
关键观点6: 适合阅读的人群
这本书不仅适合中小学生,也适合家长、教师及所有对数学教育感兴趣的人。
正文
15,可能就答不上来了。
而且,传统教学往往只强调一种正确解法,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不敢尝试其他方法。这样一来,数学就变成了一门让人害怕、讨厌的学科。
在《数学思维的力量》中,作者毫不留情地指出了这些阻碍
孩子们
学好数学的误区,帮我们打破对数学的错误认知
。
①
快
≠好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肯定都经历过限时乘法测验,
2x11、7x8……这些题目像连珠炮一样向我们袭来,让我们心跳加速。好像在数学里,速度就代表了一切。
我们的孩子目前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但作者告诉我们,这是错的!
在现实生活中,计算速度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手机、计算机,它们的计算速度比我们快多了。
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慢慢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达特茅斯学院校长西恩
·贝洛克的研究就发现,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时,老练的学生解题速度比新手慢。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更注重严谨性,会反复思考从哪里开始、如何开始,避免在匆忙中犯错。
那些限时测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熟练度,但如果过度依赖,就会让孩子们失去做数学题的创造力和乐趣
。
②
技巧
≠万能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所谓的
“技巧”,这些技巧可能会让
孩子们
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并不能真正帮助理解数学。
比如,用
“领结图分析法”来计算两位数乘法或者分数加法。看看下面这个题:
使用这个方法时,首先要画一个椭圆形来覆盖
2和4,然后将它们相乘得到8,并将这个数字写在下面。重复同样的步骤,再画一个椭圆形,并将得到的3写在下面。然后,将两个分母相乘得到12,并将12写在下面,再将8和3相加。好了,答案是11/12。很棒。但是,为什么这样算呢?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
而且,
一旦遇到稍微变化的题目,比如三个分数相加,
孩子们
可能就不知所措了。
真正理解数学原理,
绝
不是仅仅依赖那些容易忘记
且
不一定通用的技巧。
③
答案
≠终点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被引导去寻找那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忽略了周围其他的可能性
,
这很容易
会让学生自以为是在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在
“寻求答案”。
实际上,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作者鼓励
孩子们
尝试不同的方法,这不仅有趣,还能培养
孩子
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掌握数学学习的
5个关键方法
既然知道了误区,那怎么才能真正学好数学,爱上数学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