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网络上一个火遍全网的“激将法”挑战,即挑战翻唱单依纯的《珠玉》。文章指出,虽然很多人自觉唱歌水平不错,但尝试后发现这首歌难度极大,超越了许多人的水平。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其他领域的挑战,如跳舞和健身,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最后,作者还提到勤能补拙的重要性,并鼓励朋友们互相鼓励和支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网络挑战翻唱单依纯的《珠玉》引发讨论
很多人自觉唱歌水平不错,尝试后发现这首歌难度极大,超越了许多人的水平。网友们的各种挑战视频反映了人类本质中的自不量力和一生要强的特点。
关键观点2: 其他领域的挑战也存在类似情况
除了唱歌,跳舞和健身等领域的挑战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这些挑战需要一定的天赋和技能,普通人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弥补差距。
关键观点3: 勤能补拙的重要性
尽管有些人可能永远无法达到专业水平,但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努力,至少可以在朋友圈中表现出色。此外,文章还强调了朋友间的鼓励和支持的重要性。
正文
最惨的是跟着伴奏唱完自我感觉良好,结果一听录音这嘟嘟囔囔啥呢,“感觉像我奶在说梦话”。
每首歌都有那么一两句特别难,《珠玉》当然也不例外。
比如那句
“喜怒哀乐原来多招摇蹊跷都无伤大雅”
,
相当于《青藏高原》里的呀拉索,《九儿》里的红满天。
调子高到冲破脑门不说,需要快速爬升好几个音阶,保证音准的同时肺活量还得能撑住。
多少人前面发挥的都还算拿得出手,一到这里就像期末考试复习急眼了。
人家单依纯唱出来是余音缭绕,我唱出来像心脏早搏。
试了二十次后好不容易嚎上去了,问室友自己唱的怎么样,“室友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这里奉劝还在蠢蠢欲动想挑战的朋友,非要尝试最好两个人一起唱。
毕竟一个人很容易唱到一半被难到放弃,只有同伴无条件的赞美和鼓励能让你坚持下去。
但坏处是这可能会让人盲目自信——比如我完整听完这两位朋友的演绎之后,实在不知道这个竖起的大拇指是在夸哪里。
只欣慰于看了这么多翻唱视频,终于有一个跟我唱的一样了。
另一个要点是要慎重挑选同伴,至少不能在你努力找音准的时候在旁边笑。
毕竟唱这首歌时你吸的每一口气都是珍贵的,
“完全不知道该在哪里换气,唱完感觉自己憋得要长腮了。”
好不容易练出的肺活量,绝不能因为他人的反应而轻易泄掉。
不然眼睛看着嘴在动,耳朵却听不到歌声,堪称现实版“皇帝的新嗓”。
几乎没有一位挑战者,能面无表情地唱完整首《珠玉》。
虽然在节目中,单依纯始终保持着这么一个“老娘真会唱”的表情,轻轻松松飙了七八个高音。
但实操一下就会发现,咱普通人的声带和表情只能同时管理一头。
不知不觉头就仰起来了,眉毛也皱起来了,我原称之为
面部代偿
。
无需打开声音,你甚至能从挑战者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看出TA唱到哪一句了。
表情如常、眼睛微眯的多半刚开口,还沉浸在自己完美的嗓音控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