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所以说,Blued的出海战略相当大一部分可以为中国的人权工作做背书。
文化、人口和资源
决定出海之前,耿乐和他的团队对海外的同性恋市场做了很长时间的观察。因为海外市场太大了,许多国家的文化习俗都不一样。于是,怎样选择出海的区域很有讲究。当时,耿乐和他的团队就选定三个方向:
1,离中国地缘相近,文化属性相近。
比如泰国、台湾地区、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人很多,华人可以起到启动的作用,可能向当地人扩散。所以东南亚是Blued出海最主要的一个方向。
2,要做有人口红利、有用户增量的地区。
比如巴西,智能手机刚刚普及,中产阶级的占比很高。而且在巴西,同性婚姻是合法的,整个社会氛围对同性恋非常包容。
3,当地有资源,而且竞争不激烈的。
比如欧洲,美国的产品渗透率一般。因为文化不一样,法国人、德国人从来不愿意讲英文,都用当地的同志软件。Blued在欧洲设了一个办公室,选在英国。
而相比这三块区域,日韩就比较封闭,他们接受其他地区软件产品的速度很慢,更何况是社交类的产品。
比较特殊的是北美,已经有类似Grindr、Hornet这样成熟的同志社交产品了。有趣的是,用户份额第一的Grindr去年被另一家中国公司昆仑万维收购,而Blued选择了和第二梯队的Hornet合作,通过注资和深度合作方式希望完成超车。
换句话说,北美的同性恋社交市场成了两家中国公司的搏杀之地。
华人是冷启动的关键
社交产品最难的就是冷启动。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能产生社交的维度和社交的关系,形成社区氛围。
首先,Blued从华人聚集的地方入手,让华人成为第一批核心用户。
其次,通过运营手段邀请当地的KOL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