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除了已有芯片的华为、小米和即将投入研发的OV外,也有消息称,魅族将和德州仪器合作研发自主手机处理器,而其他厂商也时而传出要做处理器的消息。
那么,为何手机厂商不惜重金投入也想要自主研发处理器呢?
自研芯片可大幅降低手机成本
今年2月底,小米正式发布旗下处理器芯片——松果澎湃S1。
目前,从全球智能手机产业来看,只有3家拥有自己的芯片,分别为苹果、华为和三星。
苹果做处理器用了8年时间,三星做处理器同样也用了几乎相同的时间,而华为做处理器却用了近10年。
对于小米澎湃芯片,雷军表示,华为做芯片是十几年前的事,那个时间点做芯片需要的周期注定很长。但现在基础技术更成熟了,我们做起来就很快,这叫后发优势。
“小米跟华为的风格不一样,华为是按传统公司方法来做处理器,而小米完全不一样,他是按互联网方法做,自己购买一部分专利和产权,而后在进行技术升级。” 闫占孟对蓝鲸TMT说道。
同时,他还表示,目前做OEM芯片的厂商都有很多失败的例子,它们每年需要投入几十亿的资金和长达数十年的迭代以不断完善产品,包括最初华为做芯片之时。
的确,处理器芯片的研发本身的费用就很高,而自主研发芯片的价格就会更高,一旦超过了采购第三方SoC的价格,那坚持使用松果处理器的意义也就大大降低。如果搭载松果处理器的手机销量良好,那么,势必可以帮助小米分摊一部分研发成本。
所以,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家手机厂商想要控制成本达到盈利,通过降低手机元器件成本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倘若自主研发处理器达到足够多的产能,那么这部分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自研芯片可控质量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