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报告
探寻变革之道 打造阳光国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报告

提升品牌价值 增强建筑央企核心竞争力

国资报告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5-18 1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建筑央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品牌建设意识不强。 长久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筑业市场空间巨大,建筑央企总能够在市场中拥有较大市场份额,品牌在建筑央企发展过程中并未发挥关键作用。总体上,建筑央企在品牌建设上内生动力不足。

品牌差异化优势不明显。 随着各大建筑央企产业产品结构的不断拓展,建筑央企同质化情况十分突出,除在某些细分领域部分建筑央企有显著优势外,各大建筑央企间的业务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建筑央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不突出。

品牌建设体系不健全。 建筑央企所属企业众多,获取市场份额往往各自为战,导致品牌建设碎片化现象比较突出,尚未形成品牌建设合力。企业的品牌战略体系、品牌标识体系、品牌传播体系、品牌保护体系、品牌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品牌建设资金与人才保障相对薄弱。

品牌国际化程度不高。 多数建筑央企品牌国际化发展策略不够清晰,未能根据国际化业务布局,有梯度、有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品牌国际化布局。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偏弱,融入属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不高,品牌国际化传播力度不够。



找准建筑央企品牌建设的关键影响要素

建筑央企应在品牌建设中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的鲜明标签。 服务国家战略是建筑央企品牌建设的关键路径。建筑央企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品牌定位、突出品牌价值,积极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交通强国、极地战略等重大战略部署,高质量推进标志性战略性工程建设,持续锻造并凸显大国重器、强国基石的品牌价值。例如,中铁建工集团累计承建了600余座铁路站房以及一批重点机场GTC综合交通枢纽,为我国交通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21次远征南极,圆满完成了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秦岭站的建设和维保任务,为中铁建工的品牌形象注入了浓重的服务国家战略色彩。

建筑央企应不断夯实品质履约的品牌建设基础。 品牌代表了企业向客户的承诺。圆满完成合同约定的事项仅仅是建筑央企对客户最基本的承诺,并非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建筑央企需要大力弘扬守信践诺、期到必成的履约文化,牢固树立“工程必优”理念,积极发挥工匠精神,主动为客户创造价值,打造超出客户心理预期的优质工程。通过加强产品线建设,构建各产品线的刚性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升品质履约的标准化程度。发挥企业内部产业链协同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突出品牌含金量。

建筑央企应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是建筑央企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在建筑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对于推动建筑央企转型升级发展意义深远。建筑央企肩负着提升建筑行业生产效率,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使命,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建造方式变革,不仅是建筑央企增强核心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形成区别于其他建筑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建筑央企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来塑造品牌形象。建筑央企应积极对标“双碳”目标,积极采用绿色建造方式,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持续强化抢险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社会公众中构建完善企业品牌形象。积极支持对口支援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热心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关爱农民工生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建筑央企品牌形象塑造的特色亮点。



建筑央企加强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发挥品牌战略的引领作用。 基于企业战略制定品牌战略。建筑央企应将品牌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坚持长期主义,企业高层要充分参与品牌建设。建筑央企的品牌战略要与企业整体战略同步制定、同步实施,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品牌战略进行调整,真正发挥品牌的引领力,切实把品牌资产转化为竞争优势,有效助力建筑央企基业长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