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书
加入“有书共读行动计划”,和1000万书友一起,每天早晚读书半小时,每周读完1本书,一年读完52本精选好书,成为期待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有书

《命脉处方》:心脑疾病,根源就在血管中

有书  · 公众号  ·  · 2025-05-07 06: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后,上世纪初中美采用同一套临床指南,但治疗效果却是天差地别。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350万,而且以8.7%的年增长速度发展,脑卒中患者的年复发率也高达17%。


这两个数据都是远远超过美国。


为什么会这样呢?


带着这些疑惑,2005年吉训明到美国麻省总医院作访问学者,亲身体会到了中美医生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差异。


刚上班没多久,专家老师就拿出一张脑卒中患者的CT片子,问他该如何诊疗。


这位患者已经70多岁了,CT显示大面积脑梗死。


吉训明稍加思索,给出了国内常规的治疗方案,简单来说就是脱水、扩容,然后让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降血脂药、神经营养药等七八种药物。


美国老师却追问道:

“为什么用这些药?


有循证依据吗?


临床指南推荐你这么用吗?”


专家的追问让吉训明感到面部发烫。


不得不承认,之前他对这些问题缺少深入系统的思考,可以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为在常规的临床治疗中,国内医学界早就习惯了给患者这套标准治疗方案,遇到脑卒中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


这位美国专家诊断说,鉴于患者的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现其它危险元素,因此按照临床推荐指南,吃片阿司匹林就可以了。


吉训明大开眼界,但结合之前国内接诊情况,他意识到在国内这样治疗是不行的,必须要考虑不同国家的患者情况差异。


从美国访问归来后,吉训明就牵头成立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


一方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一方是麻省总医院,专门从事脑卒中的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研究及临床研究。


经多年研究,他发现中美两国患者脑卒中的高发位置存在明显不同。


美国脑卒中患者的病因主要来自于头颅外动脉和心脏,而中国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则以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并且,中国5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因是颅内小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而在美国这一疾病的发生率只有中国患者的二分之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