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描述这场大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索罗斯的立体狙击理论。以泰国之战为例,因为泰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所以给索罗斯抓到了空子。
索罗斯的玩法就是,假设泰铢换美元是1:25,索罗斯首先就以抵押的方式向泰国银行借入泰铢250亿,然后索罗斯将这250亿换成10亿美元,拿在手上。
接下来,索罗斯要做的事就是让泰铢贬值。那怎么让固定汇率的泰铢贬值呢?
就是不停的向泰国银行借泰铢,再抛泰铢,最后买美元。
重复好几次之后,民众一下子就恐慌了,怎么各个银行和市场上都在抛售泰铢;而美元一下子大热,于是大家都一起去买美元。
因为是固定汇率,不管泰铢怎么跌,始终能换这么多美元,这一下子不得了,泰国政府不得不宣布,我们没有美元了。
于是泰国管钱的哥们就出来说了,还是浮动汇率吧,让泰铢贬值好了,只有泰铢贬值了,美元才够卖。
然后泰铢大幅贬值,从1:25一下子贬值到1:50。这下子好了,
索罗斯把手上5亿美金换成500亿泰铢,换掉欠着银行的250亿,净赚250亿泰铢,也就是5亿美元。
整个狙击泰铢过程中,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舆论渲染,精准的时间点进出,普通市民和泰国政府被玩弄于鼓掌之间,快速,凶残,无情。
索罗斯给泰国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痛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其实,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在索罗斯发动对东南亚的金融战争之后,就注定成为决战之地。
打不下香港,索罗斯面子上都过不去。所以索罗斯一边在“料理”亚洲四小虎的同时,一边就曾多次试探过香港。
1997年7月中旬,1998年1月和5月,港币三次遭到大量投机性的抛售,港币汇率受到冲击,恒生指数和期货市场指数下泻4000多点,市场极度恐慌。
西方舆论戏称,香港已经成为国际投机家的提款机。
当时,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被舆论界戏称“任一招”,意思是说,每每金融炒家杀将过来的时候,金管局唯一的一招就是提高利率,增加金融炒作的成本,维持联系汇率。
但这种办法,本质上是饮鸩止渴,因为对于楼市的打击太大。可以说,每抵御一次投机进攻,港府就要吐一次血。
香港金融沙皇任志刚,并非索罗斯的对手
按照索罗斯等人的计划,先在汇市上抛空港元,迫使香港金管局不得不采用扯高利率的老套子,利率抬高,股市势必下跌,恒指期货也会同步下滑。
然后炒家便可在期货市场以较低的价格沽空恒指期贷,汇市股市双双获利,醉翁之意尽在恒指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