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果马斯克之前的效率魔爪还只伸向了他自己的企业,这一次,他与总统联手,将效率大刀砍向了美国政府。他曾称,美国政府效率极其低下,甚至SpaceX公司建造巨型火箭的速度,都比政府把文件从一张桌子转移到另一张桌子的效率要高。据称,他要通过政府效率部的一系列精兵简政策略,为美国政府节省出2万亿美元出来,这大约相当于美国年度财政支出的1/3。
在任命官宣后,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发文称,拟成立的“政府效率部”
(DOGE)
将在网上发布其“所有行动”,以实现“最大透明度”。马斯克表示:“如果公众认为我们削减了重要开支或没有削减浪费的开支,请告诉我们……我们还将设立排行榜,评选出最愚蠢的税款支出,这将是极其悲惨的,同时极其有趣。”
“效率狂魔”
是如何炼成的?
马斯克出任“政府效率部”部长后,具体会怎么进行降本增效,现在尚不清楚具体细节。但以马斯克一贯的作风,加上有当选总统特朗普的大力支持,他大概率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
当下,很多企业都在试图降本增效,马斯克将要开展的无疑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降本增效。我们无法预测他未来的动作,但我们可以从他过去的操作中学到一些降本增效经验。
马斯克信奉第一性原理。这是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的一个原理。亚里士多德指出:
“每个系统中都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也不能被删除。”
马斯克不喜欢类比,他不喜欢说:谷歌这样,微软这样,所以特斯拉要这样。他喜欢钻牛角尖,善于深入到本质层面看问题。他总是习惯把事情分解到最本原的颗粒度,然后从那里开始评判是否值得做和是否能做。
为此,他还发展出了一个概念,叫
“白痴指数”
,这是用来计算某个制成品的成本比其基本材料的成本高多少。如果一个产品的“白痴指数” 很高,那么一定可以通过规划设计出更有效的制造技术来大幅降低它的成本。
马斯克在向俄罗斯购买二手火箭时,俄罗斯一枚火箭要价1800万美元,他通过计算其中的碳纤维、金属、燃料和其他材料的成本后发现,当时火箭成品的成本至少比材料的成本多出50倍,因此他认为,火箭的“白痴指数”非常高,可以通过工程优化方法大幅降低火箭成本。他也确实这么干了,他运用“白痴指数”去精简猛禽发动机的成本,
在12个⽉内将每个发动机的成本从200万美元降到20万美元
,降至了原来的1/20,不得不说马斯克是一个真正的猛人,真正的效率狂魔。
马斯克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沿着第一性原理去做事,没有理由做不成功,只要你能咬牙坚持下去。”
硅谷有一种生产率说法,叫做
“混蛋生产率”
,说的是
一个人越是混蛋,越能激发最高的生产效率,做出超乎想象的成绩。
毫无疑问,马斯克是最能证明这个定律的人。
马斯克的管理策略之一就是给一个任务设定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最后期限,然后鞭策同事们去实现。
这里有一个特斯拉的故事。特斯拉电动皮卡 Cybertruck 的设计方案在2019年8月完成时,马斯克告诉团队,他希望在当年11月公开披露一个产品原型,一般来说这需要忙活九个月,但他只给大家三个月。冯·霍兹豪森说:“11月做不出来能真正驾驶的原型车。”马斯克回答说:“不,能做出来。”马斯克不切实际的最后通牒一般无法实现,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如他所愿。冯·霍尔兹豪森说:“结果大家不得不全力以赴,每天工作 24 小时,每周 7 天连轴转,都是为了赶在最后期限前完成。”
还有一个关于推特的故事。马斯克接手 Twitter 后为了省钱,要将萨克拉门托的服务器搬到波特兰,IT经理跟马斯克汇报说要 9 个月,马斯克觉得这时间太长了,一个月就能搞定, IT 经理声称不可能完成,于是马斯克亲自跑到机房拔电源、租卡车、搬服务器,还真就搞定了。
多年来,马斯克坚持设定各种不切实际的最后期限,即使在没有必要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他会命令 SpaceX 的员工在几周内为尚未建成的火箭发动机搭建试验台。
他反复宣称:“服从于狂热的紧迫感才是我们的工作原则。”马斯克一直信奉一个原则:如果一个时间表拉得很长,那它一定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