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赵启平给予曲筱绡的回答,也可作为对大部分实用主义者的回应:
等什么时候,你能不为任何目的而做看书,你就离文化不远了。
曲筱绡读书是为了考MBA,为了增加饭局上能够唬住别人的谈资,更进一步说,是为了将来有助于赚钱,这才是她硬着头皮看书的真正、也是最终目的。
古往今来,太多太多人和曲筱绡一样,功利性地读书。
古人讲求学而优则仕,包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无不是将读书作为人生进阶的跳板。这样读书,岂有快乐可言?
当下社会,莘莘学子在高压之下,为了一个好看的分数、一所好听的大学,争分夺秒地勤学苦读。也有很大一部分成人,为了考证书、为了升职、为了职称和工资,为了这个那个而读书。这种情况下的读书,无不功利。做任何事,一旦带有功利心,就与乐趣绝缘。
放在现实中,我觉得赵启平和曲筱绡很难走到一块。前者喜欢读弗洛伊德、尼采、王小波,还热衷音乐剧,后者向来不学无术,坐进歌剧院就犯困。一个喜好看书,并且凭兴趣喜好看书,为人讲原则,一个难得翻书,还是看在银子的份上,做事无底线。志不同道不合,三观不一致,如何长久且默契相处?
《空谷幽兰》这本书我没看过,不过一位朋友曾经推荐。有次见面,这位朋友送给我一本《昔年种柳》,又说,四十岁之后,只看自己喜欢的书。没有乐趣的生活不值得过。这种"只看自己喜欢的书"的态度,不就是乐趣的一种来源么?
有一次过年期间,我和家人在一起。大家坐在客厅沙发上,老人看着电视,小孩玩着玩具,阿姨织着毛衣,我翻着喜欢的书,各司其职,感觉挺好。阿姨对我说,
你现在又不上学了,还一直看书干嘛,有这时间倒不如跟我学打毛衣,实用着呢。
边说边递过来针和零散毛线,手把手教授着、示范着。因为我智慧不够,未能达到万事通达的程度,加上心思不在上面,对于织毛衣、打围巾女红一窍不通,手中的针线让我感到如坐针毡,十分煎熬。姨夫看出我的为难,解围说了句,看你这么难受,还是去看书吧!
谁说不上学了就没必要读书了?谁又规定读书非得为点什么呢?要论实用,能够从读书中也好,从其他事情也罢,能够获得乐趣,不算人生最大用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