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韶大lens视觉杂志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旗下包含出版(《目客》、《视觉》系列读物,影像阅读书系等)、新媒体、展览、沙龙、创意产品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韶大lens视觉杂志

“好尴尬啊......”

韶大lens视觉杂志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7-12 20:4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6年以来,随着快手等直播平台的兴起,直播文化词汇体系开始带来新的冲击,新名词“尬舞”取代了“直男癌”,一跃成为尬文化头牌。 尬舞又叫 battle ,是 街舞 专业用语,俗称 斗舞 。然而,看到表情包里广场舞大爷大妈们忘我的表演, 我们都能够秒懂尬舞的另一重含义——尴尬地跳舞


这些都只是尬文化的冰山一角。隐藏在尬文化下的潮流变迁,可谓一部满满的人类内心戏合集简史。


一、源起:作为修复机制的尴尬

从前有两个智人A和B,负责带上陶罐到村口打水。两人在路上不小心被路上的树枝绊倒,两人的陶罐都碎了。当晚吃饭,气氛与往常不太一样,但没有人责备他们。A低着头默不作声,面带愧色。而B表现得和往常一样,大口吃喝有说有笑。第二天晚饭时,负责给大家熬汤的女人,默默给B少盛了半碗。

尴尬的出现,可 能由于个体的自尊程度降低,可能由于社会对自我的负面反馈 ,也可能由于个体做出与自身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不一致的行为,造成社会互动的流畅性受到影响。

因为关注外界对自己的印象与看法,A对不当行为所引发的尴尬情绪促使了其反思,进而调整和改变自身行为,正所谓 “吃一堑,长一智”。 尴尬情绪的表现则能够看成一种个体用以弥补过错,修复社会关系的有效机制。

虽然日常的尴尬情绪让我们想要避开人群,但实际上,从进化的角度,尴尬反映了个体的亲社会倾向。

二、发展:被尴尬情绪绑架的人类

尴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机制,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并不是所有的尴尬情绪都具有调节意义。


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特有的面子意识的影响下,个体过于看重外界评价,会出于避免丢脸这种外界束缚做出选择。比如,人们在拥有个人发言机会时,为了避免潜在的尴尬风险,往往选择保持沉默。酒精可以缓解人际尴尬,也因此,这些年饱受争议的饭桌酒文化经历多年依然有其生命力。


在当代社会,人们不断增加网络交互,减少现实交流。网络交流有表情包可以缓解尴尬,而在现实中与人交互的生疏与害羞却导致了尴尬情绪的增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