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坛紧密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国作用,分五个分论坛展开探讨,主题分别为:“国际关系的未来: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作为全球安全贡献者的中国”“互联互通时代的中国: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全球治理贡献者的中国”。经过两天的沟通交流,来自各个国家的政要、学者对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中的作用、中国与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发展前景等核心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共识。
近几年,“反全球化”力量甚嚣尘上,不论是欧洲、美洲还是亚洲,对全球化的负面情绪、言论和行动都在呈现逆袭之势。与会者普遍认为,全球化进程乃大势所趋,虽然其间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来看利大于弊,其趋势不可逆转。拉脱维亚前总统维拉·薇契-斐柏嘉表示,20世纪的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以往难以想象的巨变,将世界各国的民众以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联系在一起。虽然全球化进程确实产生了一些附带负面效应,但主要带来的还是积极影响,是在推动而非阻挡人类社会的进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黑泽尔对此表示高度认同,指出应正视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但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
在参会者看来,迅速崛起的中国为全球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如捷克共和国前首相扬·费舍尔所说,国际体系正在出现新的平衡,中国所发挥的作用正让现有国际体系变得更好。拉脱维亚前总统维拉·薇契-斐柏嘉在谈及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时,也赞扬中国是值得跟随的“好榜样”。土耳其前外交部部长希克梅特·切廷表示,这是他第二次来中国,与第一次访华时的所见所闻相比,他深切感受到中国发生的变化是极其巨大而迅速的。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积极参与全球化,正在成为国际格局中新的领导型力量。
在新型国际关系格局中,引领全球化进程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多位与会前政要建议,除经济实力外,中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软实力。埃及前外长、阿拉伯联盟前秘书长阿米尔·穆萨说,中国应当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让其他国家追随的新领导力量。为此,中国应该更多地去尝试使用软实力吸引追随者。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前总理拉古姆季亚认为,改进完善全球秩序,根本上要从文化、思维方式、信仰与生活态度上入手,成功的秘诀不是硬实力,而是文化相通与吸引。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萨拉杰丁表示赞同,并特别强调语言的重要性。他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提到,随着该倡议的推进,沿线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化、价值观也会传播到其他地方。在此过程中,应考虑将中国的软实力传播出去,也要创造条件让各国软实力互相流通。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也认为,中国要走向世界,不仅仅需要基础设施,还需要理解当地的文化、哲学和民情。
在短短两天的交流中,参会代表对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应发挥的作用达成了诸多共识,也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大家都认为,目前一些国家针对全球化的倒行逆施现象只是暂时的,全球化必将继续前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将中国和沿线国家紧紧团结在一起,让各国能够一起在全球化浪潮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