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关注中华田园犬的处境,探讨了人们对它们的误解和忽视,以及相关的保护和领养问题。文章还介绍了名为“人,别叫我土狗”的公益倡导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中华田园犬,并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和社会生态的构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华田园犬的艰难处境
作为华夏大地真正的土著,中华田园犬因为不够“纯种”而难以成为城市宠物犬。它们在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后,因为无人喂养而留守当地成为流浪狗,甚至成为狗肉店的盘中餐。
关键观点2: 人们对中华田园犬的误解和忽视
人们对中华田园犬存在许多误解和忽视,比如认为它们不如品种犬好,不值得我们关注等。但实际上,中华田园犬有许多优点,如聪明忠诚、知感恩懂规矩等。
关键观点3: 公益倡导活动“人,别叫我土狗”
为了关注中华田园犬,有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发起领养专场活动。这些活动通过展示中华田园犬的故事和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它们,并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和社会生态的构建。
关键观点4: 消费主义对宠物市场的影响
消费主义催生冲动饲养和制度缺失纵容弃养的问题。流浪动物数量因弃养而增加,爱心救助成为无底洞。同时,宠物经济年产值突破3000亿,但活体交易仍游走于监管灰色地带。
关键观点5: 领养活动的意义和社会反响
在过去的公益领养活动中,许多中华田园犬成功找到了领养家庭。这些领养活动不仅帮助了这些流浪狗,也引发了社会对宠物领养和爱护的讨论和反思。
正文
实际上,中华田园犬有非常多的优点。
比如像@沫默 说的,“聪明忠诚、知感恩懂规矩”。
或者,又像是@yeah 给出的高度赞誉“干净、担当、无私”……
这些真实的、对“土狗”的评价,和人们心中,它们“身上都是细菌”等刻板印象,大相径庭。
土狗,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误解。真正养过土狗的人,被它们带来的幸福感所治愈。
所以,也有更多人正在重新了解中华田园犬。
简单划入“禁养名单”,是一种粗放式管理。随着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公众认知的变化,以及宠物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这样的分类正逐步被更加科学、包容的方式所取代。
2025年1月,广州率先将中华田园犬移出危险犬种类名录。还有更多城市,正在让中华田园犬,从乡村的“留守者”变为城市的“新居民”。
在了解到“土狗”不“土”后,很多人也产生了想要养中华田园犬的想法。
但哪怕是想买来养,他们也找不到销售“纯种”中华田园犬相关的机构或者是渠道。
因为中华田园犬,早在一万年前就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它们的祖先,是大约三万年前来到人类聚集地,敢于靠近人类篝火的温顺灰狼。
中华田园犬并非一个品种,而是一个庞大混杂的种群。没有经过专业的遗传学分类,也没有经过人工培育,和现代意义上的品种犬完全不同。
它们是长时间在自然状态下繁衍,没有保纯和人工培育,基因更丰富。
所以,对于中华田园犬而言,认识和了解它们,以及“用领养代替购买”的意义更加重大。
在刚刚过去的4月4日世界流浪动物日,小视看到了更多人正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