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于寒窗苦读多年的考生来说,自己原本慎重填写的志愿被他人篡改,让人心痛不已。根据相关案件报道,2019年7月,浙江、河南接连发生了两起恶意填报、篡改他人志愿的事件,导致考生未被志愿学校、专业录取的严重后果。
警方提醒
广大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
妥善保管个人准考证、密码等信息,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
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
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警方提醒
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招生简章等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
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登录教育考试部门网站或主动拨打教育考试部门电话核查,
也可到所在地区招生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切勿相信自己没有报考的院校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
更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
某高校名额未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
,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谎称
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警方提醒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
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