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所有这些,在义乌和周边都能找到。
义乌聚集着最复杂的生产贸易和物流网络,聚集着无数采购商和他们背后海量的贸易信息,聚集着这颗蓝色星球上最懂国际贸易的一群人:义乌商人。
过去四十年,义乌商人将浙江义乌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生意做到了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义乌商人主导的商品从小商品升级到机电类产品,再到如今的“新三样”,几乎涵盖了中国外贸商品的各个门类。
他们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时期,经历过2008年的“弃单潮”,经历过疫情期间的贸易中断和冻卡危机,也经历过贸易产品和方式的数次转型。
每越过一道坎,义乌商人都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成长起来一些新的能力,他们就是中国外贸韧性具象化的呈现。
目前的“关税战”只是他们面临的又一道坎,尽管这道坎或许会更漫长、更难迈过。
5月9日早晨8点,义乌国际商贸城内绵延数公里的门店“长龙”在卷闸门和货柜移动声中开始了喧闹的一天。
随后几小时,来自全球各地的面孔涌入商贸城内,不同语言的交易谈判声此起彼伏。交谈中,义乌商户们和海外客户不时聊起中美关税战的影响。但更多时候,他们更关心如何达成一个双方均满意的价格,如何促成更多交易。
短短几分钟,一笔几十万元的订单就能在十几平方米的店内达成。
四月底、五月初,肖祥永在义乌意外地迎来了来自新加坡、法国、英国等海外客户的密集到访。这些客户的目的十分明确——摸底中美关税战对义乌出口的影响,并寻求转口贸易的机会。
这源于海外客户的判断:中美关税战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因此,他们想抓住转口贸易的窗口,将义乌商品运至本国,然后再出口至美国,以此赚取中间的差价。
早在2024年下半年特朗普竞选过程中,多位美国客户就提醒肖祥永要为中美关税战做好准备,因为在特朗普1.0时期,特朗普就非常重视加征关税政策。
当时,双方预想的方案是各让一步。通常情况下,一个肖祥永公司出厂价为一元的中国小饰品,在美国商店里的定价可达到1美元(约合7.2元人民币)。这个跨越一万余公里的贸易链,能让各个环节都保持10%至30%不等的利润空间。当遇到关税增加时,各个环节会默契地适当压缩利润空间。
这种“如弹簧般的利益链条”也支撑着肖祥永和欧美客户应对各种意外情况。肖祥永常宽慰员工的一句话是:“大不了这段时期少赚一点,‘关税战’影响的更多是企业利润率,而非营收总额。”
然而,2025年4月初,“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25%关税”的消息打破了原有的利益链条。肖祥永和美国客户的利润空间没办法消化如此高的关税。美国客户第一时间给他的反馈是:“关税上涨幅度如此之大,自己也很郁闷、诧异。”
于是,短短两周后,海外客户就敏锐地嗅到了转口贸易的商机并找上门来。
肖祥永说:“在外贸江湖,讲的就是见招拆招。”
一方面,只要海外客户给的利润空间在合理范围,肖祥永也接受转口贸易订单。另一方面,如果原有的美国客户坚持要继续发货,肖祥永则下调约10%的产品定价,剩余关税成本则由美国客户承担。
同时,肖祥永主动放缓了工厂的生产节奏。整个四月,公司的外贸订单量缩减了大约30%。他说,即使外贸订单下滑,也需要维持工厂的基本运转来保证工人不流失。当然,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库存,但企业也会积极发力国内市场来消化产能。
这样的“见招拆招”仅持续到4月底,美国客户首先坐不住了。
4月初,肖祥永就建议美国客户短期内暂停购买,但大量美国客户依旧坚持发货,以避免终端超市出现商品缺货现象。4月底,一位美国大型商超客户向他反馈道:“美国一些老百姓和新闻媒体已经在强烈抗议高关税政策,公司管理层也已经直接找美国政府沟通高关税给企业带来的恶劣影响”。
综合各种因素,肖祥永和他周围的企业朋友几乎一致断定,中美高关税肯定持续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