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承读
一个阅读多年的教书匠,偶尔也讲讲段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承读

他们的黄金年代

承读  · 公众号  ·  · 2020-11-17 17:1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首先离开的是一座座高耸的写字楼和住宅楼,它们让城市看起来现代,却耽误了人们对天地的想象;取而代之的,是原先海峡边一排排简陋而破败的“一夜屋”——这是伊斯坦布尔城市化进程中的初代产物;那时候来自偏远地区的人们纷纷涌向这里,同乡的人聚集在海峡两边的山坡上。


其次要被拆除的是一条条柏油马路;如果说高楼承载着新城市人的归宿,那么马路就是他们从过往踏向未来的征途;这样子,泥泞、杂草、原生态的种种又重新展露出来。


最后消失的是一群群不属于这里的人;像其它任何逐渐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地区一样,伊斯坦布尔在这一过程中也吸纳了无数来自偏远地区(主要是土东)的农民——书中的主人公麦夫鲁特正是其中的一员。

我经常会想,那座没有了高楼、马路和人群的城市,那座50年前的城市,和今日的伊斯坦布尔有多大差别?这是一种怎样的变化?帕慕克到底想表达什么?


Istanbul


虽然这本书写的是近50年的故事,但真正的变化也许在500年前就开始了。

帕慕克的成名作《我的名字叫红》讲的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我一直会关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的长篇小说家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用一个看似与主题毫无关联的故事去展现背后历史的变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