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科学科研圈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运营,第一时间推送顶级学术期刊摘要、前沿研究成果、精彩讲座与会议报告,服务一线科研人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科学科研圈

Science一周论文导读|2025年5月15日

环球科学科研圈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5-26 12: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论文详细信息 ]


Cryptic infection of a giant virus in a unicellular green alga

巨型病毒在单细胞绿藻中的隐性感染


(导读 领研网)内源性病毒元件(EVEs)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的病毒遗传残留。本研究解析了GEVE的活性及其与宿主互作的动态过程,通过长读长测序技术解析的GEVE基因组结构,发现该病毒元件整合于宿主第15号染色体,两端具有反向重复序列(TIRs),并编码一个与多分DNA病毒(Polinton)整合酶同源的蛋白(GEVE_506),其可能介导病毒基因组的整合。 [ 相关报道:植物-病毒共生新范式:巨型病毒整合到植物基因组,或重塑植物抗逆能力 ]


Programmable gene insertion in human cells with a laboratory-evolved CRISPR-associated transposase

利用实验室演化的CRISPR相关转座酶在人类细胞中实现可编程基因插入


(导读 领研网)人体细胞内可编程的基因整合有助于实现对功能丧失性遗传疾病突变治疗。本研究利用噬菌体辅助连续演化(PACE)技术来提高CRISPR相关转座酶的活性,成功演化出活性提高数百倍的EvoCAST,可在人体细胞中实现高效且精准的大片段基因插入。该结果为实验室演化CAST提供了新基础。 [ 相关报道:刘如谦团队带来基因编辑新突破!实现完整大片段DNA插入 ]


Diverse bat organoids provide pathophysiological models for zoonotic viruses

多种蝙蝠类器官为人畜共患病毒提供病理生理模型


(导读 阿金)蝙蝠身上可携带多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但目前可供综合探索宿主-病原体互作、评估病毒溢出风险的模型系统仍数量有限。本研究研发出一系列蝙蝠类器官模型,涉及五个蝙蝠物种和四大器官类型,该系列模型针对若干病毒表现出物种与组织特异性复制模式,提供稳健的病理生理模型以探索呼吸道、肾脏和肠道人畜共患病毒。该成果还有助于测试已知的抗病毒药物对抗蝙蝠病毒分离株的有效性。 [ 论文详细信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