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螺旋
解螺旋——医生科研最好的帮手。无论你是科研零基础,抑或初窥门径,你都可以在解螺旋获得极大的提升,从而面对基金、论文、实验游刃有余。解螺旋课堂是所有热爱科研技能学习的医生聚集地,解螺旋会员是医生科研全方位的贴心助手,加入我们,体验改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解螺旋

脑膜转移癌有救了?研究表明:干扰素-γ能有效抑制癌细胞在脑膜的生长!

解螺旋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5-20 18: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研究发现IFNγ在脑膜转移中的作用是独特的,并且与适应性免疫无关。IFNγ通过影响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促进它们产生支持NK细胞生存和增殖的细胞因子,如IL-12和IL-15。这种机制在脑膜特异性地发挥作用,而不依赖于抗原呈递或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研究表明,IFNγ在脑膜转移中的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先天免疫系统来实现,这为开发针对脑膜转移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03



临床意义



脑膜特异性免疫反应:这项研究强调了IFNγ在脑膜转移中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不同,脑膜转移伴随显著的免疫细胞浸润和IFNγ信号活跃。这为理解为何大多数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未能被免疫系统控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新的免疫治疗靶点:IFNγ及其介导的髓样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化为潜在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靶点。通过增强这种特异性免疫通路,或可开发出新的治疗策略来对抗脑膜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炎症与癌症生长的双重作用:研究揭示了IFNγ在癌症生长中的双重作用,既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肿瘤生长,具体作用依赖于特定的生理环境。这提示在设计免疫治疗策略时需要考虑组织特异性的免疫微环境。  非适应性免疫的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尽管IFNγ信号可吸引髓样细胞进入脑膜空间,但其抗肿瘤活性主要通过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实现,而非适应性免疫系统,这可能解释了针对适应性免疫的临床试验效果不佳的原因。  这篇研究为理解脑膜转移的免疫微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且为未来开发针对这种致命癌症并发症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

04



实验策略



1. 小鼠模型的建立:研究者使用同源的小鼠模型来模拟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细胞在脑脊液中的转移。这些模型用于研究肿瘤在脑脊液中的生长和免疫反应。
2. 基因敲除小鼠的使用:为了评估IFNγ及其受体在抗肿瘤反应中的作用,研究团队使用了缺乏IFNγ或其受体的转基因小鼠。这些小鼠用于验证IFNγ信号传导对肿瘤生长抑制的必要性。
3. 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基因过表达:研究者通过AAV系统在脑脊液中过表达Ifng,以观察IFNγ在适应性免疫系统独立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4. 单细胞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对来自人类患者和小鼠模型的脑脊液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者详细描述了免疫细胞和癌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路径。
5. 免疫细胞功能的探索:使用转基因小鼠来研究特定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确认这些细胞在IFNγ介导的抗肿瘤反应中的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