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数字医学
传播数字医学发展动态,发布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数字医学

“后互联互通”时代,医院集成平台建设“路”在何方?

中国数字医学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06-14 16: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24年CHINC大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在与Odin沟通时表示:互联互通只是集成平台涉及的集成业务的一部分场景,还有包括电子病历、互联网医疗等其他大量的集成应用和需求,可以说集成平台的“建设之路”才刚刚开始。


许多医疗卫生机构在通过评级后发现,集成平台在实际使用中,依然存在系统不稳定,集成需求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无法解决复杂集成场景等问题,从而导致平台“不敢用”“不好用”“不会用”。对此,ODIN结合医疗机构在后“互联互通”时代遇到的关键问题,给出了对应的产品解决方案。


平台不稳定支撑力不足,

每天担惊受怕


某县级医院的信息技术部门工程师,对该医院平台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表示“每天都担惊受怕”。


互联互通四甲测评要求“基于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公众服务应用功能数量不少于17个、医疗服务应用功能数量不少于14个、卫生管理应用功能数量不少于17个”,同时“连通的业务系统数量不少于31个;连通的外部机构数量不少于5个。”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医院“上平台”后实际需要连接的系统数量远超四甲测评中的最低要求,平台在生产环境中的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


“由于测评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我们用的是单机架构过的四甲。真正用于互联互通外的部分业务解耦时,刚开始量比较少还能支撑,但一旦业务量增大就会出现问题,后续建设也难以向前推进。”他补充道,“系统慢、卡顿这些都已经算是小问题了,最担心的是系统突然无响应,数据传输中断,或是某些模块突然失效。我们就需要堆积大量人力去定位和修复问题,力求对日常运维的影响降至最低。”

Odin引擎一体化集群版,不同于多台单机服务器拼凑而成的“散装”集群,其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平台的集群化架构技术适配性,具备强大的可扩展性和应用级容灾能力。针对他所提到的系统稳定性问题,其具备的智能负载均衡和容灾机制,不仅能够有效地隔离故障,避免因单点故障导致的系统崩溃,还具备自修复功能,实现“无感知”切换,摆脱“靠人盯”和“堆人修”的困境,确保系统的连续运行和高稳定性。

平台使用繁琐、难度大、运维不易

一位在某家设有多个院区的大型医院里负责集成平台日常运维工作的资深工程师表示:“本以为能轻松驾驭新系统,但实际操作中却发现,集成平台的使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  摸黑玩手机危害到底是啥?
7 年前
铁甲工程机械网  ·  开挖机的以后必须穿西装!还真有道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