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的,当团队规模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顶层管理者是不可能左右整个公司的发展趋势的。所能依靠的,唯有层级型管理的各个中间节点,也就是VP、总监和经理层面。
B如是,A如是,T亦如是。
但是,VP、总监和经理绝对不是单独的个体,他们其实代表的是不同的团体(也就是事业群组和部门)。他们的行为和处事的原则,源自于对公司协作的认知模式。
如果你是百度员工,你一定会不止一次听到过「
抱大搜大腿
」这五个字。所谓大搜,就是百度主站搜索,那是百度几乎所有核心产品的流量来源。
抱大腿的姿势是五花八门的。比如在产品初期,你可以通过分析大搜随机Query来确定产品方向;比如在产品发展中期,你可以通过在大搜上开辟多种入口「阿拉丁,品专」来吸引用户流量;在产品希望继续发力增长时,可以通过大搜提供的数据,来进行进一步的方向新决策,而这些数据是在百度外部永远无法得到的。
这些技能和技巧,培养了一大批的玩转流量的产品人才,但同时,
也固化了大家的思考模式
。
当然,百度也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会主动给这些产品「断奶」,如果非要用大搜的流量,那么必须有「反哺」大搜流量的能力。
这么做是对的,毕竟一个产品牛不牛逼,靠的应该是产品自身的价值,而不是流量优势。
但是,这种观念的改变并没有那么容易。这种垂直型的对流量对分发的依赖,影响的不光是产品的属性,
更影响的是管理者的判断力
。因为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有持续投入的必要的准绳中,总有流量和后向变现能力的压力。
你可能会问,AT难道不是这样么?AT难道没有垂直型依赖么?
AT当然有,但不是单纯的流量型依赖
。
无论是淘宝、天猫、蚂蚁金服等等;还是QQ、微信、腾讯游戏、腾讯视频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块头之间,以及他们衍生的子部门之间,都具备充足的
单线作战能力
。因为这些产品和他们的子产品从诞生伊始,就
比百度的新产品具有更丰富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