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2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盛典上,马云和王健林打赌:如果到2022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不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一半,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个亿,否则王健林拿一个亿给马云。这个赌约被认为是线上零售和传统零售的一次掰手腕儿。
叶国富当然是站在王健林这边,他常说,“
名创优品是全球零售业的最后一块蛋糕。
”2016年11月,叶国富买下《21世纪经济报道》头版整版,把这个已经过去4年的赌约又炒了一次——向“杭州老马”叫板,你要敢认输,一个亿赌债我替你出。
不但如此,“广州阿富”以这方式度多次“刷”头条。2016年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期间,叶国富又包下《羊城晚报》头版正版,高调求贤董明珠。靠这种花哨的营销手法,刷遍朋友圈。
叶国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利用人们对于房地产和电商的痛恨,对于实体店和制造业的怜惜,为名创优品的身份做最好的公关。
这段时间,恰恰是名创优品增长得最快的时候。过去短短三年时间里,“10元店”名创优品在全球范开了近2000家,营业额超过100亿元。
当传统线下零售业雪崩式败退时,
3年开2000家门店似乎是一个奇迹。要知道优衣库进入中国15年,开店数量才刚刚达到500家
;在华苦心经营27年的麦当劳,在华门店也只有2200多家。
2016年底一场以“探讨商业趋势”为主题的论坛,台下座无虚席。作为重要嘉宾,叶国富发表了万字演讲。没有人嘲笑他自负的断言,他们高举手机,认真地拍下叶国富展示的每一张PPT。让人一度有种“实业教父”的错觉,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山寨堆积的好模式?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名创优品粗暴抄袭的方式受到质疑:自称是日本品牌,然而80%的产品“Made In China”。
只要你逛过名创优品,你会发现和不少日本知名品牌“撞脸”的痕迹。名创优品的logo与优衣库的logo相当神似,同日本连锁用品店大创(DAISO)只有一字之差,店铺风格也和无印良品别无二致。
对于“抄袭”的质疑,名创优品的解释是,名创优品一部分商品采用ODM模式(即工厂设计品牌选款),因为供应商同时会供应多家品牌(有些是国际大牌),反馈在消费者端,就会有“似曾相识”的错觉。
叶国富也辩称,“这个很正常,好的设计是通用的,会形成一种标杆,全球的手机大都长得像苹果手机。”
虽然好的设计是通用的,但并不意味着好的设计是免费的。
查阅文书裁判网,针对名创优品的诉讼几乎都是围绕知识产权,而且都以名创优品赔钱终结。
2016年9月,朗科科技起诉赛曼投资,称其生产的5种不同型号的U盘侵犯了自己的技术专利。赛曼投资即为名创优品(MINISO)商标持有人,20天后双方和解,赛曼支付和解金。
无独有偶,2015年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状告名创优品,在店铺里销售印着LV商标的箱包,索赔226万元人民币,赛曼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