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声
「三声」聚焦文娱创业领域的企业、人物、热点、资本,提供最专业的文娱产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声

「乐刻」怎么做健身房的存量改造

三声  · 公众号  · 娱乐  · 2021-10-28 22: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标准化能力的形成


做自有品牌的健身房是乐刻布局产业互联网的开始。乐刻运动合伙人、赋能事业部副总经理、乐刻运动研训中心负责人柳大年提到,当年乐刻之所以亲自下场做,“是因为这个行业连基础供给都没有。只有把中国健身的渗透率提升到20%、30%,平台型的公司或产业公司才会有价值。”

乐刻2015年成立,到2018年,已经把供应链、数据中台、技术终端建立起来,并能实现门店层面的盈利,于是把能力开放给合伙人,做加盟。

在底层上,乐刻相信安卓的互联网开放生态逻辑。开放加盟让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也符合乐刻的初心,“运动平权,让每个人都享有健康的权利”。

2020年,乐刻提出“适度激进”,一年开店150-200家。2021年正式进入到快车道,现有门店数量700多家,计划年底将完成1000家的目标。

这个过程中,乐刻形成了一套不断进化的数字化、标准化的能力。



作为门店,乐刻一开始的定位就很清晰,根据目前中国健身行业的渗透率,将门店大小维持在300平米左右,这个数字会随着行业的发展有所改变,可能五年之后变成500平米,十年之后变成1000平米。

“美国的健身房都老大了,几千平米,几十台跑步机,因为他的国民健身渗透率常年高于20%,十六七岁的小孩都走进健身房锻炼。”柳大年说,而中国健身行业的渗透率目前只有2%、3%。

他觉得,“任何生意,都是对中国市场的吻合度越高,爆发点就会越强。”

其次在门店营造上,从前期网规,到实地勘察,到两级会议评审,包括对经营预算的严格测算,乐刻基本能保证,开出来的店成功率达到95%。据柳大年透露,这个数字“实际上能达到97%”。

选址是线下零售能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将选址能力标准化,基本保证了合伙人的稳定收益。

另一个核心是数字化。乐刻的教练一开始就采取平台化管理,教练可以平台化调度,用户可以对教练打分,让教练得到正向反馈,实现正向循环。

数据中台能力是将乐刻的门店运营能力、选址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串联起来的枢纽,是实现产业互联网的核心。

尤其对健身行业来说,其提供的商品不是标品,品质很难拿捏,如果没有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很难做成规模。


02

存量赋能


去年11月,乐刻开始做存量赋能,将乐刻沉淀出来的标准化能力,通过“17练”平台赋能给传统的大型商业健身房,帮他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将传统健身房从负反馈扭转为正反馈模式。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一方面是健身行业的整体下滑让更多从业者有了变革之心,另一方面,这个时候公司内部的组织能力、业务能力能够分兵出来,赋能给第三方品牌。

开展存量赋能业务,也能加速扩大乐刻在业内的影响力,扩大健身行业在整个市场的渗透率。

长久以来,健身行业形成了一个高现金流的负反馈链条,重销售而非重运营,教练以销售而不是课程表现获得大部分收入,用户体验差,复购低,虽然现金流是正的,但其实是在亏损,生意难以持续。

“以前很多俱乐部挣的是用户‘不来’的钱,我们一直提倡要挣用户‘来’的钱,因为用户来,才能得到价值正反馈,才能持续地来。”柳大年解释道。

乐刻依托自己的数据中台能力,推出产业赋能平台“17练”,连接第三方健身房、教练和用户,提出让用户“安心购,放心练”,平台对商家进行约束,对商家的结算按课程消耗计算。还可实现教练的平台化调度,教练通过上课而不是销售获得收入。

也就是说,“只有做正反馈链条的时候,乐刻的数据中台才是有价值的。”

乐刻数据中台的价值,不是教健身房如何卖更多的课,而是指导一个门店,应该配多少教练,开什么样的课用户更喜欢,该在什么时间开课,供应链怎么做得更好,服务保洁怎么更好,服务如何更nice,等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