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报告
探寻变革之道 打造阳光国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报告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案例解读 | 以高质量改革促进上海国资国企新质生产力发展

国资报告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3-24 18: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统筹资源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上海国资国企着力推动各类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以投资运营公司改革为牵引,不断优化完善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布局结构。

一是重塑投资运营公司枢纽功能。 上海市国资委把深化投资运营公司改革作为基础性、牵引性改革任务,推动投资运营公司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更大作用。其中,上海国际集团作为“金融控股+市值管理”平台,探索对94家上市公司实施差异化市值管理策略,推动上市公司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上海国盛集团作为“存量运营+产业直投”平台,灵活运用股权转让、资产置换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支持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等重大战新项目出资;上海国投公司作为“基金管理+创新孵化”平台,专注对前沿性、颠覆性科研成果的发掘、对接和转化,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二是实施重组整合提升企业能级。 上海把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在现代金融、科创投资、咨询服务、城市运行等4个领域实施战略性重组,在人才、化工、医药等5个重点行业推进专业化整合,全力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一流企业。其中,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重组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创造了并购重组“上海速度”,合并后公司归母净资产、总资本均居行业第一,将有力推动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投行;上海建科集团与上咨集团实施重组,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协同效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工程咨询服务企业。推动重点企业全面深化改革,上汽集团聚焦智能电动主攻方向,全力攻坚突围;上海电气加快瘦身整合,高端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2025年2月21日,上港集团加注船“海港未来”轮和“淮河能源启航”轮在洋山港区同时为集装箱船“达飞协和”轮和“达飞迪格尼特”轮加注保税LNG

三是发挥国资基金引领带动作用。 上海把国资基金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组建由市属国企、财政、重点区共同出资的总规模1000亿元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实现当年设立、当年遴选、当年投资。首批签约9只市场化生态合作基金,规模放大4.7倍,储备市场化直投项目300余个。合理统筹基金布局,着力补齐S基金等短板弱项,率先在集成电路装备、生物医药、EDA等领域组建专项并购基金,更好发挥基金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产业跃迁升级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产业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上海国资国企着力在培育先进生产力质态上走在前、作表率,坚持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积极构建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

一是围绕上海产业地图加快布局战新产业。 上海聚焦三大先导等上海重点产业,新设一批战新平台,引领新赛道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集成电路领域,布局设计、装备、制造、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生物医药领域,上实集团新设细胞治疗中心,医药创新保持国内第一梯队,联影医疗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市占率稳居国内第一。人工智能领域,上海仪电搭建智能算力平台,形成超万卡服务能力;联和投资成立语料公司,打造支持大模型迭代升级的语料“超级工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