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纵横
每日一案例,天天有新知。创始人王璞携千位咨询师随时恭候,与您零距离答疑解惑各种管理问题、疑惑与纠结,速来互动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纵横

投资人的江湖

北大纵横  · 公众号  ·  · 2018-03-09 07: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对大多数LP来说,市场上的一线基金很难投进去,那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人可以投?需要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

而业绩是取得LP信任的重要前提,也是决定一个基金能否长青最重要的因素。

据硅谷的统计, 80%的基金只能做1期,90%的基金超不过3期 ,超过3期的只要不出意外,这个品牌就长青了。

“我们最多只能犯一支基金的错误,要是犯两次以上,就消失了。”与原来在赛富的时候不同,王求乐觉得现在要做一个狙击手,每打一颗子弹,都要尽可能有效。

在丁厅看来,GP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帮LP把钱保管好,同时还要尽可能投中那些高成长、高回报的项目。

“首先要让现有的LP满意,对我们放心,这个钱对他们来讲,只是很小一部分,他们其实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来参与,关键是能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另外我也需要他帮我们背书,去介绍更多好的LP进来。”

作为一支新基金,他们需要快速的证明自己,这个压力其实非常大,“我们真的害怕,错过一个机会。”丁厅说。

如果没有好项目,一切都是空的,回报不可能完成。

怕投错,也怕错过

其实对于大部分中小基金而言,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

在一个行业里,真正好的项目凤毛麟角。好项目往往是BAT抢完了,才轮到红杉和IDG等一线基金,其次才是市场上的其他基金。

不仅如此, 投资圈的圈层化也越来越明显 ,一些机构之间正在形成更深层次的信任关系,并且这种关系还在不断强化,令圈子外的人很难插手。

有一些好项目不是你看不看得懂,而是你拿不拿的到,并且这些项目有不少都是明摆着可以赚钱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面临与大基金的直接竞争,别人也想投,我们是不是有机会投进去,人家是不是愿意让我们参与?”丁厅说。

在原来的机构,有几次丁厅与对方谈的都挺好,但是对方很直接的告诉他,“他们正在等某知名机构的TS,如果对方出了,那就确定要他们的钱,不要你们的,如果他们还在磨蹭,我就考虑你。”

这种情况,在他的新基金,不会更好,只会更差。

“我们现在更务实一点,不一定要领投或者董事席位,如果创始人认可我们的专业性,觉得我们对他有帮助,我们可以用合投或跟投的方式。”

虽然竞争激烈,但丁厅也不愿去挑那些没人关注的,或者为了估值便宜,参与一些比较小众和非主流的项目,因为那样风险也很大。“ 我们基金虽然小,但更愿意跟主流基金、大基金走得近一些,参与到那些好项目中去,享受头部的红利。

这也是小基金的生存之道。

但事实上,不仅是新基金,即使是一些经验丰富、曾经投出过明星项目的投资人和机构,也面临着如何投出下一个独角兽级企业的压力。投资的路,远没有尽头。

“我现在拿的TS已经非常多了,首先我要涨价,其次我干脆把账号给你们,你们把钱打给我,打完了我们再谈。”一位创业者直截了当的告诉联想之星合伙人李明。

“我们肯定不会投这样的项目”,李明觉的还是要把事情看清楚一点。

但据说有些机构就立刻把钱打给了对方,“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那么多聪明人,那么多新基金,而优质项目的稀缺,更加剧了这种竞争。”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大基金的钱越来越多,新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家都睁大了眼睛,想要投出下一个独角兽企业。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中,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达到11251家,管理基金数量达到23473支,基金实缴规模5.83万亿元。

另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股权投资从业者已经达20-30万人,其中6万人持有基金从业资格证。

这么多的钱也需要有去处,而找不到好项目,几乎是所有财富持有者共同的一个困惑。 很多机构拿着钱着急找项目,也造成了某些项目的估值虚高。

“莫名其妙地贵,天使项目很少5000万以下的,创始团队对估值的预期都非常高。”谈及过去一年的感受,国宏嘉信创始合伙人马志强觉得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快还有贵。

估值已经很贵了,这一轮要不要接?接了会不会成为最后一轮?下一轮找谁呢?什么时候能退?这都是问题。

“不好意思翔哥,您帮了我很多忙,非常感激,但这次可能不能拿您的钱了。”一位创业者打电话告诉黑马基金管理合伙人胡翔。

此前,胡翔和他的团队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帮这个项目梳理思路和商业模式,关键点有了很多突破,也签了TS,投资协议都起草好了,胡翔觉得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但对方告诉他,另一家机构给了同样的估值,不过是按美元。

“我们在这里面是付出了心血的,按照法律效力也该我们来投,但我也不能把他强按在地上,说你就得按这个价格拿我的钱。其实按照协议是可以的,因为我们TS里签了排他协议。”说起这件事,胡翔有些郁闷。

“如果这个创业者有感恩的心,他可以先拿我们的钱,然后再快速的拿下一轮。”但胡翔放弃了,他觉得心不在一起就很难。“我认了”,他说。

李明觉得,创业者有感恩的心很重要。曾经某个知名项目的创始人找到他,说能不能一起把前面的投资人坑一下,但他拒绝了。“跟我们的价值观不太一致,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前面的人,我觉得这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你要不要投?不投还有投资人在后面等着。”一位创始人跟何绍钧讲。

何绍钧此前曾担任云脑基金管理合伙人,这是一家由田溯宁、丁健、杨元庆和李彦宏四人共同成立的基金。目前,他的身份是十方创投管理合伙人。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但CEO非常骄傲,何绍钧最终还是决定不碰,但他说并不是因为对方很骄傲。

“投资是这样,没投的时候,是他追我,但投了以后就是我追你。我们需要很多交流,一起做很多重大决定,我会选择沟通比较顺畅的CEO,要不然我投进去以后,天天跟你打架,那就没意思,你辛苦我也辛苦。”

但有时遇到非常好的项目,投资人往往也不想错过,甚至还会耍“赖皮”。

“我们曾经也把创业者锁到过会议室,还不止一次。”李明笑着说,“也不是限制人家自由,就是不让人走呗,谈完了再走。”

“当然,我们一些项目也被别人锁过。”曾有创始人打电话向李明求助,说被别的机构关在会议室里不让走。

怕投错,也怕错过,这是投资人经常矛盾与纠结的点。

但做投资,错过永远都是不可避免的主题。 虽然行业永远都有新机会,但实际上每个阶段都有阶段性的大机会,如果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正如熊晓鸽所说:VC是一个永远都在后悔的行业。

“你们根本就没相遇过,这不叫错过;相遇过,但只是点头之交,也不叫错过;只有你跟她花前月下过,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牵手,这才叫错过。”胡翔告诉猎云网。

去年趣店上市的时候,胡翔曾写了一篇《三次错过趣店的投资是什么感受?》,一度在朋友圈刷屏。

这源自于胡翔与罗敏曾有过的一段“花前月下”,趣店的罗敏曾三次找到胡翔,问胡翔要不要投资?但由于种种原因,胡翔最终没有入局。

“会有一些后悔,尤其是看到错过的公司发展的越来越好,估值翻了很多倍,这种情绪不可避免,我们只是希望能少错过一些。”胡翔说。

错过趣店的胡翔,发了一条朋友圈“错过是投资人经常要面对的,一边送上祝福一边心如刀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大叔爱吐槽  ·  不要再给前任发消息了!
8 年前
北京晨报  ·  5月19日 | 每日利好播报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