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每天静读一本书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9-06 22: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帮助他们独立并适时放手,才是父母能给予的最好的礼物。


在书中,龙应台也写了不少自己与孩子的故事。 华安是她的大儿子,他第一天上小学时,龙应台拉着他的小手穿过几条街去上学,刚到校门口,上课铃声响起,小华安仍站在穿梭纷乱的人群里,不断回头看向妈妈。


华安十六岁时,要去美国做交换生,龙应台在机场与他拥抱告别,身高只到儿子的前胸。 青春期的华安,极力忍耐着母亲的“深情”,等到海关一检验完护照,便立刻消失在一扇门中,没有回头一瞥。



再到华安二十一岁,即便去大校时和妈妈同路,也不愿搭妈妈的车。 或是同在车上,也总戴上耳机听歌,全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段时间,龙应台一度无法适应孩子的成长。 因为只要她一走近,孩子就退后,她想要跟孩子聊天,竟被反问:“要谈什么?”


对此,龙应台深深感到自己是一个无助且无能的母亲,巨大的失落感让她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与儿子相处。 在一次采访中她自嘲说:“我被儿子修理得好惨!”


在儿子面前,龙应台体验到,做父母,得从头学起,得放空自己。


《请回答1988里》里,德善的爸爸对她说: “爸爸我,也不是生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的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其实,父母不是天生就会的职业,父母也需要学习。 我们认为的险恶世界,对孩子来说充满了新鲜感,即便他们犯错、跌倒,也已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作为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变化,及时转换角色,变教育的长辈为平等的朋友。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当孩子长大了,我们就该放手了。



2.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到老


有人说,美丽是女人一生的必修课。 在美丽面前,女人甘心成为它的“俘虏”。


宋美龄从初中开始就十分注重自己的外表,她把化妆当作一种社交礼貌,每天都会花许久的时间装扮自己。


即便年岁已高,手脚不太灵活,她也仍拒绝素面朝天,涂粉画眉,一样不落。 据说连蒋介石也没有见过她的素颜。


无独有偶,龙应台的母亲——应美君也是非常爱美的。 作为杭州绸缎大户家的小姐,她出门一定要穿旗袍,开襟里头要塞一条小小的白色手绢,而且一定要喷香水。


六十五岁的时候,仍要去纹眉、纹眼线。 七十多岁了,还建议龙应台去隆鼻和隆乳。


有一回,龙应台和母亲一起在梳妆台前梳头,母亲看着一脸素颜的她说: “女儿,你要化妆。女人就是要漂亮。”


然而,这么耽溺于美丽的应美君,也并不是时时都把美放在第一位。


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24岁的应美君跟着丈夫背井离乡到了台湾,相继生下了四个孩子。



迫于生计,她脱下了丝质旗袍,赤着脚,坐在肮脏的水泥地上和渔村的妇女们一起,从早到晚织渔网。


她还养过猪,穿套鞋去河里割草,为了自己的儿女,几乎可以牺牲一切,什么苦活累活都愿意做。


最终,三个孩子考上了博士,一个成为了大商人。


岁月匆匆,一辈子要强、爱美的应美君也变成了一个老太太,她的眼皮下垂了,肌肉逐渐萎缩了,连原先活泼明亮的眼睛也变成了死鱼的灰白眼珠。


晚年的她,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


她记得自己有个女儿却不记得是龙应台,更不记得自己已老去,但却依然喜欢美丽。 总是让龙应台在自己灰色僵硬的指甲上涂染靓丽的颜色;嫌弃圆头保守的老人鞋,仍旧对俏丽的高跟鞋爱不释手,即便不能穿,也要抚摸上半天。


对于美君,龙应台说: “我的母亲不曾享受过人生,因为她的人生只有为别人付出。”


所以,在一次禁语禅修之后,65岁的龙应台毅然决定放弃城市的生活,搬回屏东乡下,亲自照顾93的母亲。


时间太残忍,她不敢等,怕再拖下去,美君不会再等她。


对此,我们是不是也深有同感? 平日里,总是以工作忙为由,而挤掉了看望父母的时间,或是专注于手机里的各类信息,不能认真听父母说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