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辑思维
每天一段60秒语音,一篇新角度看世界的文章。关注罗胖,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罗辑思维

当AI能听能写能画,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哪些机会与挑战?

罗辑思维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5-18 06: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01

AI助教厉害,但并不是万能

当AI能以多模态的形式出现,对学生来说,学习的方式就不再只是看书和听讲,而是会多出很多新奇的体验。
比如,在课堂上遇到一个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学生可以直接请AI画一张清晰的示意图;学习历史的时候,AI甚至可以“化身”为拿破仑、李白、岳飞,和学生展开对话,就像历史人物亲临课堂一样。
我自己就亲身体验过类似的场景。有一次我女儿在学《桃花源记》,需要背诵。我提议我们试试看能不能用AI把古文里描述的景象“画”出来。当我开始和她一起调整AI的指令词时,她为了准确表达画面,反而主动把古文的句子和意境理解得非常透彻。
比如那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一开始她只是背下来,但当我们让AI把这段场景用图像呈现出来时,她立刻就“看懂了”这句话,也更容易记住了。
除了让学习内容变得更丰富、更生动,多模态AI还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
它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理解水平,灵活调整讲解方式。对基础薄弱的同学,AI能用更简单直白的语言解释复杂概念;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又能自动推荐更深入的拓展材料。
更厉害的是,AI还能实时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提醒。比如在解数学题时,学生在草稿纸上写下计算步骤,AI能识别出其中的错误并马上指出来;做物理实验时,如果测量数据过于繁琐,AI可以帮忙生成一批模拟数据,也可以自动画出趋势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看懂规律,减轻机械操作的负担。
又比如在编程学习中,AI可以根据学生写的代码自动生成流程图,甚至在他们写错代码时,实时指出问题出在哪儿、怎么改。
通过这些互动,学生能获得像“私人家教”一样的个性化指导,学习效率和主动性也有了提升空间。
不仅如此,一些有创造力的学生,甚至可以尝试“定制”属于自己的AI学习工具。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就能让模型按照他们的想法来提供帮助。
看到这里,我就意识到自己平时用的最多的指令词,其实是问AI一个冷门概念,然后跟AI说我只是个初中生,让它给我讲明白一些。
当然,论文中也提到了, AI助教并不是万能的,对学生来说也潜藏不少挑战和风险。
首先,AI输出的信息未必可靠。
有时候它会一本正经地说出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但其实是错误的内容。如果学生缺乏辨别能力,贸然接受,就可能被误导。而且很多AI并不会标注答案的来源,学生也很难去核查它的出处和真伪。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学会质疑AI的结论,而不能把AI当成绝对权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