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捕可以躲避,但横在面前的广袤大漠却是西行的必经之路。
玄奘在是水粮全无的大漠中坚持走了四夜五日,最终倒在了沙漠里。再次唤醒他的是大漠里的阵阵冷风,玄奘重新爬起来,靠随行老马的经验,最终有幸找到了一块小的草地和水源,才不至于身葬大漠之中。
穿过沙漠之后,玄奘继续西行,来到了今天的哈密境内高昌国,高昌王鞠文泰对玄奘赞赏有加,而且与玄奘结拜为兄弟,并对他做了各种各样的许诺,只希望能把这位博学的人留下来。
面对王权,玄奘先是从长安出逃,如今却只能以绝食的自残方式抗争。
一直到第四天,鞠文泰看到玄奘已经非常虚弱,而且西行之心坚若磐石,与其强留一具尸体,不如成就一位圣徒。鞠文泰决定请玄奘讲经一月,然后为其放行,并赞助了专业的团队和丰厚的物资,目送这位御弟离去。
▲
《玄奘之路》纪录片
玄奘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取经团队,其中包括 4 个小和尚、25 个向导和运夫、30 匹马,另外还有高昌王鞠文泰写给沿途各君王的 24 封亲笔信。一行 30 人,继续向西而行。
有了随行团队和
「
通关文谍
」
之后,玄奘的西行的道路更正规和通畅了一些,但是万水千山并不都是情。
与《西游记》里的火焰山不同的是,还有一座雪山横在西行的路上,那正是被称为「万山之祖」的凌山。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形容凌山为:
「
山谷中的积雪终年不化,寒风凛冽多有暴龙。行人在这里不能穿红褐色的衣服,携带葫芦,大声呼唤,否则马上会暴风骤起,飞沙走石,遇者丧命。
」
此时,一行人所带钱财几乎已散尽,随从更是死伤惨重,玄奘与随从在雪山中一直走了七天七夜才到尽头,结果只有两个弟子和玄奘侥幸存活。
但只要还有一丝尚存,就要义无反顾向西而行,一走就是经年累月,一路都是九死一生,终于踏上印度国土
。
▲
《玄奘之路》纪录片
此后,玄奘以海南百川的胸怀与勤奋精进的态度开始了自己长达十多年的学习。除此之外,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学成以后,玄奘在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上论经讲法,等待十八天,竟无一人前来辩难。玄奘也因此次的不战而胜,威震全天竺,被当时大乘行者誉为摩诃耶那提婆,即
「
大乘天
」
,被小乘佛教徒誉为木叉提婆,即
「
解脱天
」
。
除此之外,玄奘的西行使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据说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此时的玄奘已从偷渡出关的三藏法师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
「
圣僧
」
,用我们的话说,叫做
「
人生圆满,夫复何求
」
。
▲
《玄奘之路》纪录片
然而,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玄奘并非图名图利之人,他放弃一切功、名、权、利,毅然而然地返回故土,正如自己当初的西行。
公元 641 年,玄奘告别戒日王启程回国,并按照当初他与鞠文泰的约定,行至高昌国停留三年,而当年与他结拜为兄弟的高昌王鞠文泰却已经不在人世。
玄奘写信给唐太宗,说明自己西行的经历与回国的打算,并请求唐太宗的原谅与帮助。直至七个月后,玄奘收到了唐太宗的回信,唐太宗在信中
「
恭请玄奘法师回国
」
。
公元 645 年,玄奘带带着 150 粒舍利、7 尊佛像、657 部经论归来,唐太宗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对玄奘好感倍增,并要求玄奘把西行经过的 110 个国家和传闻的 28 个国家的情况写成一本书呈给他,这便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
玄奘西行路线图
西行归来后的玄奘已45岁,让他最念念不忘的就是西行带回来的 657 部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