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封信是卡夫卡在他三十六岁时写给父亲的,但收件人没有看到它。卡夫卡没有直接交给父亲,他让自己的母亲转交。但母亲为了不恶化父子的关系,就自己留下来了,再后来就被布罗德出版了。
信很长,大约有三万字,但我看了两遍。看第一遍的时候,我惊出一身冷汗,头脑里闪现了很多我自己对子女发脾气的场景。惊叹一名父亲某些不经意的习惯,居然对小孩子的影响如此巨大。后来再看一遍,是为了让自己不至于犯老卡夫卡同样的错误。
卡夫卡天性敏感,从小就害怕自己的父亲,几乎所有作品中,都有他父亲的影子。他自己说:
我的写作都围绕着你,我写作的内容,不过是在哭诉我无法扑在你的怀里哭诉的话。
我看完信,并没有觉得卡夫卡父亲有多粗暴多不合格,反而觉得老卡夫卡只是众多父亲中的一个缩影
。正是因为如此,这封信才让我觉得可贵。因为这封信从儿子的角度,描述了如何看待父亲诸多习惯,以及这些习惯可能会对子女产生多大的影响。
(左卡夫卡的父亲,右卡夫卡)
信的一开头就是这么写的:
在你看来,事情大致是这样的:你一辈子含辛茹苦,为了儿女们,尤其为了我,牺牲了一切,因而我一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你并没有要求回报,你知道“儿女的回报”是怎么回事,但他们至少应该有一点配合,有一点理解的表示;我却从来都躲着你,躲到我的房间里书本里,躲都到一帮疯疯癫癫的朋友那里...... 总结一下你对我的评价,可以看出,你虽然没有直接说我品行不端或者心术不正,但你指责我冷漠、疏远、忘恩负义,
你这般指责我,仿佛这都是我的错,只要我洗心革面,事情就会大有改观,而你没有丝毫过错,即使有,也是错在对我太好了。
这一开始就是吵架的模式。卡夫卡很了解他父亲,他模拟出父亲的语气和观点。再仔细看看,这些又何尝不类似很多父母的观点?接下来卡夫卡就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里面有个小时候的细节:
最初几年的事,只有一件我仍记忆犹新,你可能也还想得起。一天夜里,我老是哭哭啼啼地要水,绝对不是因为口渴,大概既是为了怄气,也是想解闷儿。你严厉警告了我好几次都没能奏效,于是,你一把将我拽出被窝,拎到阳台上,让我就穿着睡衣,面向关着的门,一个人在那儿站了一会儿......从这以后,我确实变乖了,可我心里有了创伤。要水喝这个举动虽然毫无意义,在我看来却也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是被拎出去,我无比惊骇,按自己的天性始终想不通这两者的关联。那之后好几年,这种想象老折磨着我,我总觉得,
这个巨人,我的父亲,终极法庭,会无缘无故地走来,半夜三更一把将我拽出被窝,拎到阳台上,在他面前我就是这么渺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