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呦呦鹿鸣
原创读书号。分享独一无二的资料与不为人知的经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呦呦鹿鸣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呦呦鹿鸣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3-24 23:4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再加上货币放水,楼市的疯狂等于是再加上一把烈火,哦,不,是加上一个燃烧弹。整个经济出现了“脱实向虚”的现象,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在实体经济里耕耘,因为从投资的角度而言,这太愚蠢了。


2016年,民间投资遭遇断崖式下跌。也正是在这一年,上市公司掀起了一股卖房保壳潮。比如,在9月份,*ST宁通B卖了北京市西城区槐柏树街11号楼两套房产,靠着这两套140平米左右的房子,全年扭亏。这两套房产原值总计214.71万元,截至2016年7月底,评估值为 2272.62万元,增值额为2142.88万元,增值率1651.68%。

据说就是这里,注意后面那栋高楼,一个重要的单位所在:


槐柏树街在我老东家新华社不远,是我经常去的地方,这里距离国资委大楼很近,但很陈旧,除了公园,几无居住舒适度而言。以我浅薄的人生经验,我着实没有想到这些旧房子竟然成了上市公司的救命稻草。


然而,卖房保命不是一家两家的事情,而是几十家上市公司的申请。


这说明什么?办企业远远不如炒房来得靠谱。


到了今年,这样的故事升级了,于是出了这样的段子:


——“房子这么贵,怎么不卖掉房子控股几家公司。”

——“……神经病。”




泡沫之中,有几个人去接地气呢?


今天这位女士的痛哭流涕,其实是早就被注定的事情。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成都不要的这位女士,就是身处在这个历史进程之中。





二、走向何方?


几十年来,房价走向何方的讨论永远不会冷却,但是,其实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在目前的逻辑和路径下,有生之年,我们看不到房价下跌。所谓调控房价,其实只是涨价的另一个表达。


但是,我想请大家注意的是,这个论断这有一个前提:“在目前的逻辑和路径下”。


也就是说,有可能出现转轨。转轨可能不会是主动的,前面说了,当前压倒一切的稳定,正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


我认为转变可能发生在以下两个方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