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牙战术品牌
铁血网,基于铁血论坛资讯内容的军事类资讯门户。提供中国军事、世界军事、军事新闻、原创军事评论、军事科技、军事小说、军品装备等全方位的中国军事及世界军事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龙牙战术品牌

二战日军航母为何生存力偏低?

龙牙战术品牌  · 公众号  · 军事  · 2021-12-26 1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燃起熊熊烈火的“赤城”和“加贺”号航母

其次日军在航母机库里布置了复杂的加油管道,但是消防喷淋系统的水管只是简单地在左右各布置一条;同时还没有用高强度钢来做水管,以至于一旦被炸弹击中就容易失效。

此外为了防止双层机库的下层机库里产生易燃气体,日军倒是在航母升降机底部设置了二氧化碳溢出系统;但因为缺乏其它密封设施效果甚微。日军的航空母舰只在甲板上开了三个升降机口,机库没有任何应急门。这样一旦升降机被击中损坏,就无法将机库内燃烧的飞机和弹药快速抛出去。

而且日军在损管观念上的落后,比硬件上的问题更加要命。美军航母上几乎所有的船员都要参加相关培训,一旦被击中起火,人人都可以成为损管队员。然而在日军航母上,相关人员数量少且地位低下。据统计在中途岛海战的日本战舰加在一起,只有不到400名专业损管人员。这样如果在火灾初期专业损管人员大量伤亡,其余舰员就会束手无策。

早在甲午战争时,日军就由于过分强调一线战斗人员的重要性;忽视了后勤人员和损管人员的相关培训,致使其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然而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连续胜利,掩盖了日本整个军事思想和管理体制的巨大缺陷。结果到了太平洋战争中,后勤和损管的双重缺陷都暴露无遗。

甲午战争

众所周知二战中,日军不论是舰载机还是陆基轰炸机均无装甲防护,成了一打就着的“打火机”。海军舰艇除了战列舰之外,都普遍只注重火力和机动能力以致防护能力偏低。

这样的文化下即使在战争爆发之前有军官意识到需要加强航母的损管能力,报告递上去也基本没有人会关注。而如果有人提议加强舰员损管能力培训,则一定会被扣上“贪生怕死”的帽子。这么看日军航母一打就沉,也是难以避免的。

中途岛南云的瞎指挥

尽管日军航母的确存在设计缺陷,但是大家别忽略这样一个问题。偷袭珍珠港的六艘主力航母,航速在当时也是一流水平。即使在专业海军人员看来,如果能够有效规避敌人的打击,航空母舰生存能力差的缺点就不是大问题。但是偏偏南云在中途岛一下子送掉了四艘航空母舰,导致双方战力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中途岛海战彻底改变了双方航母的命运

不得不说南云作为水面舰艇指挥官,做机动部队司令后其思想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鱼雷换炸弹”来看,我们并不需要纠结浪费了多少时间,只需要这样考虑:如果在战列舰上将主炮装填穿甲弹,换高爆弹再换穿甲弹;所需要的时间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且即使这段时间无法开火,也不会遭到毁灭性打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