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人智库
千人智库致力于使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专家资源,通过专业化的研究和分析,为各类客户提供独立且有见解的智力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千人智库

大牛逝世=新人上位=科学进步?新研究表明确实如此

千人智库  · 公众号  ·  · 2019-10-06 08: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是最近《美国经济评论》(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期刊上一篇文章的结论。


这篇文章的合著者,麻省理工学院(MIT)管理学教授皮耶•阿佐雷(Pierre Azoulay)开玩笑地警告,这并不是在暗中鼓励大家谋害自然科学界的杰出科学家。正好相反,阿佐雷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说, 这只是给期刊编辑们和科研经费赞助机构们一个理由,好好反思自己在支持谁的研究,以及为什么支持他们。


阿佐雷说: “我们的意思不是说应该开始随机淘汰资深科学家们,来为科研新星们腾出空间。 如果科学家们成功了,他们就能够影响自己所从事的科学领域的变革,这原本就是科学界这个激励体系的一部分,是激励人们投入工作的动力之一。


但是阿佐雷指出,在这个“学术生涯的循环”里,巨星们可能“在他们领域的巅峰享受了太久的掌声”。所以,“我们也许应该更系统地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在经费和文章发表方面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让新的研究思路能够早一些挑战权威理论。


人类群星陨落时


阿佐雷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研究科学发展,他合著了2010年的一篇文章,讲述当科学家们去世后,在他们亲密合作伙伴身上发生的事情。这个画面有些令人尴尬: 当核心人物离开后,合作者们的产出率下降了5%到8%。


接下来,阿佐雷开始对事情的另一面感到好奇: 明星科学家的去世是否为非合作伙伴们腾出了更多的空间,令他们从中受益? 阿佐雷最感兴趣的是常规科学(normal science)中的波动,即按照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固定模式进行的“解谜式科学”,而不是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s),即不可避免地将科学领入全新方向的变革。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项研究是在证明“普朗克原则”(Planck principle)——科学的进步并非来自科学家个体的思想转变,而是来自科学家的世代更替。


科学事实的胜利往往并不是通过使反对者们信服,让他们领悟真相,而是因为反对者们最终都会死去,新一代在成长起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