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
;
山西:榆林,
-11.21%
;
临汾,
-0.88%
;朔州,
-6.07%
;阳泉,
-2.45%
;
陕西:渭南,
-1.55%
;延安,
-12.44%
;铜川,
-5.34%
;
西北地区:乌海市,
-5.09%
;吐鲁番,
-4.2%
;嘉峪关市,
-31%
;金昌市:
-11.79%
。
这些负增长的城市有一个共同特点:
都是资源型或资源粗加工城市。
朔州、阳泉、榆林、渭南、鸡西、乌海、铁岭、阜新、临汾、铜川、吐鲁番都是以煤炭为经济支柱,大庆、锦州和东营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石油(德州靠近东营,主要是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葫芦岛主要是炼油、鞍山是钢铁、嘉峪关市是初级的铁合金冶炼、金昌市是有色金属。
一般来说,以前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各个地区的差异也就是个增长快慢的问题,但现在中国经济减速,就拉开如此大的差距,高增长和大面积负增长同时出现,这就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
资源型城市密集出现负增长,主要就是这一轮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冲击的结果。
这可以说也是一种“新常态。”
这种新常态,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逐步取代投资拉动,大规模的“铁公基(铁路、公路、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减速了,对煤炭钢铁这些资源型产品的需求下降,简单的资源开采和粗加工的产业结构肯定就不行了。
这种趋势可能会长久的持续下来,将来这一批城市的变革转型可能会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决策层需要处理的一大问题。
▌
“天时”眷顾:厦门、福州、海口,备受恩宠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用到现在的中国城市经济格局上来正好相反:负增长的城市都是些相似的,
而高速增长的城市则各有各的优势。
上半年的数据中,
名义
GDP
增速超过
10%
的副省级以上城市或省会城市有七个:
厦门,
15.23%
;
福州,
13.6%
;
深圳,
14.02%
;
杭州,
11.61%
;
重庆,
10.54%
;
长沙,
10.41%
;
海口,
10.38%
。
厦门和福州的高增长跟国家战略有很大关系。福建在过去几年很是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支持。
中央大力提倡的“一带一路”战略最后选了两个省份做核心区,路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是新疆,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就是福建。同时,福建还是继上海之后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个省份之一(另外两个是广东和天津)。“中国制造
2025
”的首个地方试点也落在了福建泉州。本届政府最大的三个经济战略:
自贸区、“中国制造
2025
”和“一带一路”,都重点支持福建了。特别是泉州在智能制造方面优势并不突出,竟然成了“中国制造
2025
”的首个地方试点,中国工程院的同一批专家一边编制《中国制造
2025
》一边帮泉州做《泉州制造
2025
》,国家政策的偏爱显而易见。
在这一轮“新常态”经济增长中,福建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各种优惠政策和国家投资滚滚而来。
2015
年和今年上半年,福建省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能够执沿海各省份的牛耳,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