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98年中国GDP排名仅为全球第七,美国是中国的8倍还多。也正是在那一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留给世人最多的印象是,中方表示强烈谴责。更有人认为中国外交“太软”,给外交部寄钙片。
20多年过去了,如今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稳居全球第二,并在新冠疫情前持续保持7%左右的增速。
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带来国际地位的提升,也让更多中国人可以平视世界。
01
平视世界,是要平视西方
2021年发生的两件大事,是中国平视西方的例证。
第一件事:
今年3月,一场世界瞩目的中美外交对话公开直播,第一次让世人近距离、全过程领略到了外交谈判场上的唇枪舌剑、纵横捭阖,领略了杨洁篪主任和王毅国委领衔的
“外交天团”
平视西方、直面美国、以变应变的淡定超然。
印象最深刻的是杨洁篪主任霸气回怼美方,“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中美安克雷奇对话后,网上热传两张对比照片,一张是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字仪式,清政府愁眉苦脸,西方盛气凌人;一张则是这次对话直播,面对美方傲慢施压,中方强硬回击,被中国网友称为“40年来,中国对美最硬的一次”。
当年代表清政府签字的李鸿章曾说:“国家之间其实并没有外交,完全在于本国的立地,就像是交朋友一样,双方都有相当的资格,我想要联系他,他想要联系我,然后才能谈到一个交字。”没有国家实力的保障,如李鸿章一样的外交家们也只能仰人鼻息。
第二件事:
今年9月底,
被加拿大和美国非法拘押1000多天的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回到祖国。
当天有上亿人观看“晚舟归航”直播,4亿人点赞,这比美国、加拿大总人口加起来还要多,盛况堪比春晚。大家沉浸在一片胜利的海洋中。
随后,许多青年学生自发到外交部送上鲜花,表示为祖国强盛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一改20多年前给外交部邮寄“钙片”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