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
一首诗歌让很多父母醍醐灌顶。但是,作为一个自古注重团圆、渴望三代同堂的民族,我们多少人的内心其实跟朵妈一样?
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好不容易告别了尿布奶粉,出落的帅气靓丽了,却要一下子天涯两隔?怎么舍得呢?尤其家里还有老人的,祖父母年纪大了,已经习以为常的天伦之乐,要不要让宝贝离开他们?
相信很多人好奇:“忍心”把青春期的孩子送出国的父母,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设?他们是怎么考虑的?
农历新年,我们采访了教育咨询公司Nancy Friends的两名学生:13岁的杨澈(人大附中初二男生),今年8月将入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Asheville School寄宿中学; 11岁的刘蓦然(北京世青国际学校五年级女生),今年8月将入读美国东部The Bement School寄宿中学,以及他们的家长们。
两个娃刚拿到offer不久,正准备幸福过大年!
小升初就像打仗。当你看着孩子“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要早,干的比牛还要多”,心里大概暗暗盘算,把孩子送出国,就不会这么累了吧?
但杨澈和蓦然的家长却正相反!他们并没想让孩子躲避竞争压力;相反,
他们觉得国内的挑战太少了!
在他们看来,美国的中学教育除了重视学业,更重视体育、社交、课外活动。比国内累多了。但为了让孩子更加全面的发展,家长们觉得这种投入值了。
杨澈说:他喜欢挑战自己,为了出国读书,他每天背100个单词。
而蓦然每天学习到11点,丝毫不敢放松,一天背500个单词,还练习击剑、参与社交、努力阅读拓展知识面。
出国读书,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挑战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蓦然一家人都喜欢挑战自己,爷爷和姥爷去年登上了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