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亿邦动力
电商第一媒体,每日发布独家电商重磅新闻。爆料、合作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亿邦动力

2016年知名企业阵亡最全名单

亿邦动力  · 公众号  · 电商  · 2017-01-19 00: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外界评价: 面对市场变化滞缓、合伙人内斗是主因。


卖场篇


1、沃尔玛:美国洗牌


2016年初沃尔玛宣布全球关269店,而在中国2016已关10店,关的都是三四线城市的店。




自我剖析: 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快速发展中,过于密集的布局和过多的门店数量等拖累了沃尔玛的业绩。但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的战略布局将驶入快车道。


外界评价: 沃尔玛此次计划关闭的美国连锁店中,有95%以上与另一家沃尔玛连锁店距离不到10英里。中国则发力自营的社区MALL,计划2年内在中国增设约115家门店。


2、乐购:大衰退中


2015年在英国关闭了43家店,包括规模较小的Express与Metro门店。2016年彻底退出中国,已把目前在内地经营的135家门店卖给了华润。




自我剖析: 对市场的判断出现失误,没能跟上市场变化形势。


外界评价: 综合竞争力不佳,更多本土优势的卖场崛起挤占生存空间,Tesco乐购海外市场中国,美国,日本相继失败。


3、家乐福:风口已过


2015年家乐福在华关店数量超过15家,2016在中国已关3店,目前综合影响力大不如前。




自我剖析: 将重点布局便利店,并发电商业务,正全国打造六个现代配送中心。


外界评价: 全球影响力正下降,在中国,正被本土的大润发、华润、永辉等逆袭。


餐饮篇


1、黄太吉:风口已过


目前黄太吉承认一半门店已关闭,北京的门店数量已经从44家骤降到了20家。




自我剖析: 称这些门店的开销及成本大,同时外卖平台型业务战场不断升级,黄太吉没有必要耗在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里。赫畅说黄太吉处于低谷,但依然有机会。


外界评价: 黄太吉食物太难吃,副牌竞争力不高,外卖干不过BAT,餐饮工厂新生态小商户已不埋单。


2、麦当劳:重新来过


2016年在中国已关80家,麦当劳中国目前近2300家门店,正要象肯德基那样把中国业务全部打包出售,中信集团大概率接手。




自我剖析: 抓核心客户,进行重新装修,以加快餐点的制作。通过更多强调食品的质量来强化形象,增加多样新品,以重新建立我们的客户与麦当劳体验之间的情感联系。


外界评价: 本土餐饮崛起太快,而麦当劳一直变动缓慢,未能及时满足当下中国消费者的新需求。


3、很高兴遇到你:管理缺失


2016年已被迫关停两店,宁波店倒闭供货商上门追债,武汉中南路店则鼠患严重。




自我剖析: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正加强管理。


外界评价: 明星餐饮创业遭遇风口瓶颈,加盟管理失控,食物口味一般导致品牌人气下滑。


4、湘鄂情:高端餐饮失势典型


曾是高端湘菜馆且已上市的新星,创始人如今跑路,目前3年关店近30店,剩余的10多家店也在陆续关门、转让、法院抵押清算。




自我剖析: 2012年以来,在“八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出台下,原先依附于政务消费的高端餐饮业迅速进入寒冬,消费群体大量流失,企业利润直线下滑,高端餐饮全行业面临洗牌。


外界评价: 未看清形式,变化不及时,创始人缺乏韧性及手腕,转型的几样新业务也没做起来,最终缺钱缺人无奈跑路。中国高端餐饮失势的一大经典案例。


5、Teavena Tea Bars:选错了试验地


2016年初,星巴克宣布关闭 4 家旗下茶饮店 Teavena Tea Bars,只保留西雅图的一家“作试验点”。洛杉矶比弗利山庄附近的 Teavana Tea Bar 将在 4 月份关店。




自我剖析: 我们能集中资金和资源通过星巴克零售店铺和 Teavana的茶叶店给顾客带来更好的茶饮和茶叶体验。通过星巴克的店铺,这些茶叶和茶饮产品也能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有更广阔的足迹。


外界评价: Teavana Tea Bar 到现在才 27 个月,他们就决定关闭 5 家茶饮店中的 4 家。这基本上等于宣告 Teavana Tea Bars 卖茶饮的生意在美受挫,收益不如咖啡,或许最该尝试的市场是中国。就在去年 7 月,星巴克也“抛弃”了旗下的面包店 La Boulange。


6、咖啡陪你:糊涂账


中韩合资,高峰期在华有600多店,誓要挑战星巴克。如今诸多城市近50%店已停业,特别是加盟商已联合开启维权之路。




自我剖析: 咖啡陪你”的扩张步伐太快,单店盈利能力并没有跟上扩张速度;


管理的问题也很要命;品牌认同感不够强;需求不足。


外界评价: 星巴克已逆袭转身,竞争加剧。扩张过快,未有打造双赢的加盟商模式,拿到的加盟商资金被用作他途,韩方撤资,高层欠薪离职,品牌影响大受打击,面临大危机。


百货篇


1、梅西百货:关店加剧


2016年梅西百货在美国已关超30家店,涉及到加州、纽约、德州等多个州。在这些商店关闭后,梅西公司名下目前还剩730家门店。




自我剖析: 上述变动是梅西百货今年成本节省计划中的一部分。据悉,节支目标为1.4亿美元。节省下来的资金或将被用于大力拓展电商业务及折扣百货业务。


外界评价: 梅西百货高峰时有850家门店,目前受电商影响在走下坡路,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梅西的中国战略同样不成功,已失去进入的最佳时期。


2、西尔斯百货:掉队中


2015年关了235家店,成立于1893年的希尔斯百货曾经是美国最好的百货之一。2016年关店近80家,中报显示,亏损已扩大至4.71亿美元。




自我剖析: 关闭这些店面帮助其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激增5000万美元左右。电商是导致的原因。


外界评价: 败在粗糙陈列及细节打造,败在思维老化不求上进,败在当下的掌舵人无零售经营经验。


3、万达百货:变革调整


2015年关店46家,关闭济南、唐山、江门、温州、荆州等多个地区的严重亏损的门店,2016年继续关。万达百货业绩目前已从万达年中报中删除,目前形势当然不言而喻。




自我剖析: 随着购物中心和电商的发展,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大型零售业态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冲击,一些万达百货店出现了亏损,对这些百货店进行调整是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万达百货的调整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店”制宜。


外界评价: 近期“做加法”甚至“做乘法”的转型投入太大,中短期内转型效应不彰,而传统的“万达模式”已触及天花板,不得不断臂求生“做减法”,关闭拖累现金流的一些部门。


4、塔吉特百货:变革调整


2015年退出了加拿大市场,2015年11月初宣布3个月内关13家百货店。塔吉特百货是美国第四大零售商,全球500强第33名,在美国47个州设有1330家商店。2016年一季度综销售额同比下滑5.4%,远低于市场预测。




自我剖析: 因应购物模式的转变而增加在线销售的投入,同时结束亏损业务以维持盈利能力,增加全球中小型门店的投入,加大对科技、供应链和存货管理的投入。


外界评价: 习大大访美时提到过,特色是和众多时尚设计师和时尚品牌合作,打造有价格优势的独家款。目前仍需调整面对当下全球零售大变革。


5、百盛:调整逆袭


4年在中国内地关了11家门店,2016年在中国已关2店,目前在中国33个城市拥有58家分店。




自我剖析: 首先调整的便是中小型百货店,体量在3万平方米以下的百货店,如不盈利,就将面临被关掉的危险。已网上商城,且成功打造了新一代的百盛城市广场系列。


外界评价: 利润下滑严重,影响力及口碑有下滑,但目前已有重新崛起迹象。


6、彭尼百货:优化式调整


2015年彭尼百货(J.C.Penney)关了40家门店,2016年已关7家门店。关店后,仍然在美门店数超在全美有超过1000间门店。




自我剖析: 目前全球疲软经济及美国低迷的消费环境和该百货本身的挣扎现状。


外界评价: 彭尼百货有350家左右的连锁百货位于B档购物中心,交通不太便利;另有175家左右处在C类不受人待见的地区,销售额下滑不可避免。其次,大部分关闭的店面恰好满租期,因而也不需要做过多的额外赔偿。第三个原因,彭尼百货的数字营销正处于上升态势,这会大幅减少实体店的需求。


7、NOVO百货:惨烈的下坡路


曾经是中国时尚百货的标杆,2015年已关5店,已退出上海及武汉市场。2016又关一家,也就是重庆大融城店,目前门店总数只剩下7家左右。




自我剖析: NOVO先后通过买手、自营等模式引入多个潮牌,也曾因此赚足人气。但在以联营为百货主要模式的内地,NOVO却逐渐放弃了早年的立足之本。如今NOVO百货的自营占比已衰退至不足三成。目前采取收缩策略,对部分亏损门店进行调整。


外界评价: 有颜值缺提袋率,有粉丝缺对消费者的把控,得势时未扩大影响力打造出新模式让发展商充分让利,内斗及转变不及时也导致了迅速衰败。


8、尚泰百货:逼离中国


跟着华润万象城闯中国,陆续开出3店,目前已全面退出中国内地。




自我剖析: 与万象城签订了扣点协议,3年到期后将开始转收租金。核算成本后,觉得不划算。


外界评价: 男性主题未能打动内地消费者,吸引力不足未能为购物中心带来额外客流,又有自己的傲气,当然只能离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LinkedIn校园  ·  比人脉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强大
8 年前
硕士博士读书会  ·  李庄的乡绅和乡绅的下场
8 年前